淡妝濃抹總相宜
——趙云清先生畫作賞讀

一品富貴

梅開富貴

紫氣東來

福壽康寧

蘭竹同友

牡丹綻放

趙云清創作中
□ 溫小牛
甘肅省美術家協會會員趙云清先生聰穎善悟,于公務間隙拿起畫筆,勤學苦練,僅用五、六年時間研習書法,創作國畫。他的畫作心到之處,筆意縱橫,用筆墨抒寫著人生情懷。
云清先生是位有心人。早年,他于公務之間,總會留心觀察梅蘭竹菊的形態變化,也喜歡描寫梅蘭竹菊的古典經典詩詞。他寫書法條幅,起初用一個碗先在紙上依次按好印痕,然后再細心地寫,仔細揣摩每個字的結體用筆。再后來,一張紙鋪在書案上,如何布局,章法怎樣,腹稿已在心中,下筆揮灑自如,因而書法學習進步很快。
其后,趙云清先生開始學習國畫。國畫是寫意的,講究神韻,它是一個人文化素養和內在氣質的表現。他的畫作往往幾筆勾勒潑墨,表現出一幅畫的內在氣韻。他潛心繪畫,向繪畫名家王驍勇、吳少明等虛心求教。節假日不休息,一畫就是一整天。書架上、櫥柜里,一摞一摞地堆放著他的畫稿。一幅幅畫作不斷更新,最終一幅精品脫化而出。
他的書法和繪畫都不大注重臨摹前人,拘泥古法,而是信手拈來,心領神會,法于自然,相由心生,但卻給人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靈動。他的畫作,無論修竹梅花、芍藥牡丹,還是蘭草枯石、菊花吊葫,都凸顯出氣韻生動,布局灑脫的特色。一幅竹,竹葉颯爽,正氣凜然;一束梅,幾筆勾頓,花朵片片,十分精神;一叢蘭草,長于石隙,搖曳生色;幾朵牡丹,濃淡適中,天香國色,頓然而現。他的畫作,若以南齊謝赫《古畫品錄》氣韻、骨法、應物、賦采、經營、傳移“六法”而論,構圖疏密有致,著色濃淡相宜,筆意恰到好處,傳導著大氣、生動的意境,傳達著他對生活的體驗,洋溢著他的人生感悟。
(新聞來源:甘肅經濟日報 轉載:馬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