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惟永(1264~1325年),元初寧遠環川鄉(今甘肅天水武山縣四門鄉西川村)人。祖籍漳縣,元隴右王汪世顯三世孫,梁國公汪良臣第五子。其父汪良臣以戰功升副帥,汪惟永22歲即代總帥之職,平定四川后,元世祖授其為贊善大夫、中書左丞、行四川中書省事,后改授安西王相,贈“進城保德宣力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忠梁國公”。
汪惟永出身于十分顯赫的大家族,其祖父汪世顯原是金國鞏昌便宜府總帥,金亡后被迫報降蒙古人。降元后,汪惟永與兒孫為元實現國家一統,為削平內亂、平定反叛,為保衛西北、西南邊境,沖鋒陷陣,效命疆場,并因屢建功勛而獲得高官顯爵。從其祖父汪世顯到世顯曾孫五代,貫元朝始終,為官者就有180余人。祖孫三代中,“王者三,公者十”。元朝皇室對他們“一門忠烈”,十分贊許,曾屢次獎賞。
汪惟永自幼天資過人,好讀書,喜屬文,明韜略,善騎射,精通用兵謀略,有大將風度。至大元年(1308年),授鎮國上將軍、征西都元帥。他待部下謙厚,恤軍愛民,受人尊崇。
泰定二年(1325年),汪惟永卒,享年62歲。其子女7人,其中3人授將帥之職,為元朝建立了諸多功勛。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