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一元(生卒年不詳),字應乾,號之川,明代秦安縣(今甘肅天水秦安縣)人。青年時代,跟隨其父進京在國子監讀書,好學上進,博覽群書,深受當時京城著名學者的感染和真傳,精于經史,尤長于《禮記》。
正德九年(1514年),薦舉進士,授工部都水主事,監閘于濟寧(今山東濟寧市)。濟寧有市宅灘田園囿湖池之利,又位于水陸要沖,交通樞紐,南來北往的船只都要經過這里,因此船只擁擠,交通不暢。歷任監閘官無不借機巧立名目,謀取暴利,相沿成習,已成慣例。侯一元到任后,清正自持,一無所取,針對一些官宦奸商橫行霸道,目無法紀,擾亂秩序的的弊端,侯一元從規范制度法規入手、規定船閘啟閉有時,過往船只必須依次通行,對違反規定者一律依法處置。從此那些官商惡吏再也不敢恣肆橫行。于是他們又在暗中威嚇陷害侯一元,但侯一元大義凜然,無所畏懼。直言“吾知有國法,禍福非所計也!焙钜辉跐鷮幘勇毴辏捎诒珗谭ā⒉晃窓噘F、關心民生,因而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稱贊。濟寧人爭相傳頌:“自吾閘有主事,未有若侯公者!彪x職時當地百姓立碑頌其政績和品德。
此后,侯一元歷任禮部主事、兵部員外郎、郎中,仍然不改本色,秉公辦事,剛正不阿,受到同僚排擠,不得已告病回鄉。6年后御史推薦侯一元,又被招為吏部驗封郎中。任職期間,曾上奏要革除皇親世萌制度。事未竟而卒于官。人們把侯一元當作名臣看待,他去世后,南海(今廣州)人霍韜為他撰寫墓志銘,蒲田人林文俊為他撰寫墓表,都以沒有重用侯一元而惋惜。侯一元著有《北堂文鈔》,共160卷。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