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述先(生卒年不詳),字世美,明代秦安人。孫述先的爺爺叫孫杰,父親叫孫鎰,他們都在直隸省做過官,很有名望。孫述先小的時候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熏陶,為人光明坦蕩,做事認真持謹,從不謀私。明正德六年(1511年),孫述先以《禮論》之文考中乙榜,被授予山西安邑縣教諭。因丁憂返鄉,后復任文水縣教諭。孫述先安分守己,不該拿的自己一分也不拿;他恪盡職守對教授士子的事情一點也不馬虎。安邑、文水的學子都很敬重他。后來,孫述先被提升為國子監助教。他嚴格按照制度辦事,從不挾私偏愛,由是學子都敬佩他耿直無私的人格和恪盡職守的工作態度。孫述先擢升山西太原府通判后,督責雁門關、寧武關、偏頭關的軍用物資儲備工作。這一工作向來繁難,可自打孫述先到任后,這里就再也沒有出現軍用物資短缺的情況。因他堅持原則不巴結當權者,后被遠調山東登州任通判。在登州任上,他依然堅持原則,清廉自守,又與當權者發生矛盾。于是,他憤然辭官回到了家鄉。胡瓚宗評論他的同窗好友說:“孫述先一句有悖天理的話都不說,一件有違良心的事都不做,他看起來活得光明磊落,剛強無畏,其實他謙恭謹慎,如履薄冰,活得很不容易啊!”
張惠(生卒年不詳),字濟民,明代秦安人。明嘉靖年間,張惠因以貢生的身份參加廷試后被朝廷授予四川保寧府推官,此后曾兩次統攝巴州。其間,他改建了巴州東南二城門,創建了文昌祠,并在金榜山重修了文廟和學宮,還興利除弊,做了許多百姓稱道的事情。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