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多見(生卒年不詳),字鳳虞,一字三多,秦安縣人。14歲時就能給許多學生廣泛地講解經史,以文章著名隴上,秦安的很多名人都出自他的門下。明崇禎年得貢生,授任山東東昌府(今聊城市)通判。當時督撫讓胡多見去博平暫時兼任知縣。博平破爛不堪,胡多見到任后就募捐資金,不到3天時間,修復了因農民起義而受到損壞的縣城。其后他又擔任冠縣知縣。當時總兵劉澤清率領軍隊南下,打算駐軍冠縣城休養生息。胡多見擔心兵變,拒絕了他的要求,總兵劉澤清憤怒,于是指揮軍隊攻打冠縣城,胡多見用重金犒賞將士固守,劉澤清攻城不開而去。至懷慶,果然發生兵變,而冠縣城得以保全,冠縣百姓非常感激!岸嘁娷嚦觯颗畵淼榔,不得行”。因胡多見政績顯著,朝廷提升他為兵部主事,后以病辭官回歸家鄉。
胡肅馮(生卒年不詳),字邕京,清秦安縣學學生,為明兵部主事胡多見的孫子。幼時隨父親胡公澤一直在陜西華陰生活。母親去世的噩耗傳到華陰后,胡肅馮日夜不停地徒步回家奔喪。他在母親墓旁結廬守孝3年,不和任何人相往來。3年后,胡肅馮頭發已全部脫落,人也瘦得只剩下骨頭架子了。胡肅馮敬重兩位兄長,從不說離間兄弟感情的話,兄長的兒子要出錢捐監生,肅馮就賣掉自己的地來資助他。胡肅馮因屢試不第,遂絕意科場,傾心于詩文書法。晚年居住在秦安城南山莊,以養花種竹自娛。胡肅馮為人平和,能飲酒但不亂性;講禮儀法度,即使教訓人也拿禮儀說事。胡肅馮去世的時候年僅48歲,秦安縣城各界人等曾經罷市哀悼他的英年早逝。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