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秦州話
(一)
——摘自吳治中《秦州方言詞語釋義(再版本).附錄》
在敖秦州人的心目中,秦州就是天水,天水就是秦州。秦州得“秦”的名就是因為這里是大秦王朝的龍興之地,秦先祖在這里生活戰斗了千余年,后東進關中,定都咸陽,奠定了王圖霸業的基礎。秦始皇一統天下,只經二世14年,即被楚、漢推翻,漢朝取代。漢設天水郡,《漢書·地理志》:“天水郡,武帝元鼎三年置”。西晉設秦州,晉書·地理志》:“秦州……魏始分隴右置焉……及泰始五年(公元269年),又以雍州隴右五郡及涼州之金城、梁州之陰平,合七郡置秦州,鎮冀城(今天水甘谷縣)!陛犔焖、隴西等郡。有秦州后天水郡一直是秦州轄區,歷史上秦州、天水地域重疊,常人很難蹬踏清楚。作為“羲皇故里”,秦州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是一個神奇美麗又很有特色的地方,其方言俗語更有獨特韻味。
一.古語傳承,秦州方言源遠流長。
秦州有很多俗語字詞,脫胎于古漢語語詞,生動風趣,猛咋一聽,通俗明了,似乎與晦澀難懂的古文言詞沒有聯系,但稍一深究,它們實際上大有來頭。充分體現了秦州文化的源遠流長、底蘊深厚。
比如秦州人叫小孩時一個充滿愛的稱謂“狗瓜(也稱‘狗狗’‘狗狗娃’)”就是從古人對小兒的愛稱“犬子”演化而來。《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少時好讀書,學擊劍,故其親名之曰‘犬子’!笔钦f司馬相如小時候喜好讀書,也學習劍術,他的長輩親人很喜愛他,親昵地稱他“犬子”,相當于我們本地稱“狗娃兒”。古代這樣稱小孩應該很普遍,很多人對別人介紹自己兒子時謙稱“犬子”。但在特定的環境中稱別人兒子為“犬子”就成了蔑稱。如《三國演義》(關羽):“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這里的“犬子”著重點在前一字,意為“狗的兒子”,首罵其父(孫權)。在現代秦州方言中,“狗瓜(狗狗、狗狗娃)”對內對外都是昵稱。
秦州人把逢迎拍馬、阿諛獻媚、巴結討好的過分言行稱為“舔溝子”,稱謂其類人為“溝子客”,似乎俗得不能再俗了。豈不知它卻來自于古代史有記載的兩個典故,出自于一個著名的成語“吮癰噬痔(讀“shǔn yōng shì zhì”也做‘舐痔舔癰’或‘吮疽舐痔’)”。西漢司馬遷《史記·佞幸列傳》:“文帝嘗病癰,鄧通常為帝唶(jiè)吮之!笔钦f文帝身患毒瘡,鄧通常為其吸吮患處!肚f子·列御寇》記載一個故事:戰國時期有一個叫曹商的宋國人,因善于阿諛奉承而受到秦惠王賞識,得車一百乘。他在莊子面前夸耀,莊子諷刺他說:“秦王有病召醫。破癰(yōng)潰痤者得車一乘,舐痔者得車五乘,所治愈下,得車愈多。”謂以口吸癰疽,以舌舔痔瘡祛毒,采用的措施越齷齪下作,受到的獎賞越重。后形容卑屈媚上的齷齪行為,低三下四、巴結逢迎權貴的無恥行徑。說成語很多人未必會懂,但俗語卻直截了當,言簡意賅,清楚明白。
在表述過去曾經存在的一種特殊婚姻關系時,秦州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動詞“朋儕(chái方言讀如‘cái’)”,其意指兩姓因災難或戰爭等特殊原因形成孤男寡女,二者結合,生育的后代分姓兩姓,以求延續各自血脈。這個詞古已有之,《說文》:“儕,等輩也!奔赐,同類的人;《漢書·揚雄傳》注:“儕,耦也!薄榜睢蓖芭肌,即婚姻配偶。唐元稹 《痁(shān)臥聞幕中諸公徵樂會飲》詩:“鈿車迎妓樂,銀翰屈朋儕!蹦铣宏憘 《為息纘謝敕賜朝服啟》:“姻族移聽,朋儕改矚!迸髢姳局竿叺呐笥眩瑑娪趾渑贾。秦州方言中的用法在原意的基礎上生發,特指前述特殊婚姻狀況。秦州某鎮有周、魏二姓不得通婚,究其原因,解釋“敖莊里周、魏是一家子,他們的先人是‘朋儕’的,近親。”
秦州人稱自己的妻子為“(敖)屋里”“(敖)家里”;
全國很多地方稱妻子的兄、弟為大舅子(哥)、小舅子,而秦州方言稱妻子的兄弟為“室兄哥”“室兄弟”,當從古代稱妻子及其兄弟為“室內”“室兄”“室弟”的稱謂轉承而來。古代妻子雅稱“室內”,秦州人保留了這個雅稱,并且對“室內”進行了方言土語的引申改造。這既是一種歷史的傳承、也是一種雅俗的結合。(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