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秦州話
(三)
——摘自吳治中《秦州方言詞語釋義(再版本).附錄》
二、修辭手法多種多樣,使秦州話非常形象生動。
別看俗語“俗”,在秦州方言里,漢語修辭手法一樣不少。
比、興:盡管這種修辭手法早在《詩經》中就有,但在秦州方言的俗語、諺語中至今比比皆是,寓意深刻又生動——
“狗不要臉坐倒咬人,人不要臉萬事可為”:現實生活中就是有人不顧禮義廉恥,什么壞事都能干出來,其行為還不如狗。
“人活嘴臉樹活皮,城墻活下(há)一锨泥”:樹有皮才能維持生命,城墻沒有泥皮會加快崩塌,人物一理,做人處世,要有尊嚴、顧臉面、有廉恥,否則人還能稱其為人嗎?
“飯沒鹽了連水一樣,人沒錢了連鬼一樣”:用比興手法比喻人窮愁潦倒的窘迫境況,直觀且形象,
“糜面嘴走遍天下,杠子客寸步難行”:糜面做成的饃軟糯香甜,人人喜歡;而遇事愛抬杠、語氣生硬的人出門阻力重重,定會遭人白眼。人說話如果像糜面饃一樣甜,肯定也會人人喜歡,無往不利。
“駱駝的脖子長,隔山吃不了草”:比喻再有本事,也不能手伸得太長去管不屬自己權限的事;也指責人手伸得太長,竟敢從別的方面撈好處,實不應該。
“驢老毛長,馬老牙黃”:事物發展變化,一定階段都會出現代表性標志,這是自然規律使然。“‘驢老毛長,馬老牙黃’,多日沒見,老吳的頭發全白了!”老朋友見面,用“驢老毛長,馬老牙黃”起興,戲謔調侃,哈哈一笑,形象生動,和諧自然。
還有“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發”“狗輕(狂)挨磚頭,人輕(狂)禍出來”......
比喻形容擬人,在秦州方言詞語中占比最多。很多比喻生動形象,風趣幽默——
“蝎子的尾巴,黃蜂的屁眼(毒刺),妖婆的指頭(掐、挖、抓),云眼的熱(日)頭”:人們口中的“四毒”。代指一切狠毒的事物。隨便拿出一個進行比喻,都使人覺得毒得瘆人。
“三老君的徒弟”:出自《封神演義》,通天教主(三老君)座下弟子成分復雜,正邪兼具,“有教無類,萬仙來朝”,門人弟子多獸禽異物修煉得道而化者。故以此引申,用來比喻對方都是不三不四的烏合之眾。
“茅子(廁所)門的石頭”:舊時人常用石頭土塊擦屁股。比喻有的人利用人太講功利,有用時親近討好,利用完就踢得老遠。
特別是一些動、形容、名(詞)兼類的詞(語、句),動態形象生動,比喻恰到好處,簡直妙不可言——
“捏荏油”:荏子是含油率較高的油料,用手也能捏出油來,但工序技術比較困難麻煩。一句“捏了荏油了”,就把做事因不得法手足無措表現得淋漓盡致。
“猴把蒜吃上了”:比喻人在非常難堪的處境里的尷尬表情;“放了屁的親戚”:比喻公眾場合做了丟臉尷尬的事,但卻故作鎮定的樣子。閉上眼睛形象思維,那神態、表情真是無可替代,活靈活現、恰到好處。
“拔簧的”:簧,本指鎖具等器物里的關鍵。“拔簧”指抽取了事物的關鍵部分。方言中帶貶義,形容在一個群體中或一個家族中與眾不同的、出稍的壞典型。如“王某是他們家族中‘拔簧’的,丟凈了祖先的臉面。”
“熱剩飯”:一般指表演舊節目或重復已經做過的事。一種厭煩的情緒躍然紙上。
“湯漾了”:本指湯灑出了。比喻指事情搞壞了,把底漏了。
“洗墼子”:墼子本是蓋房時脫的土坯,洗墼子即指責人無事找事,閑得無聊,叫他找沒有意義的閑事去做。
又如比喻人跌跤的動作,就有“雞喰食”“狗蹲子”“狗吃屎”“馬趴子”“驢打滾”“鱉跳崖”等等;形體動作“鷂子翻身”“老兔蹬鷹”“白鶴亮翅”等等。例子太多,數不勝數。(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