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秦州話
(六)
——摘自吳治中《秦州方言詞語釋義(再版本).附錄》
四、一詞一句一故事,言簡意賅、淺顯明白。
天水秦州方言中有很多俗語,有的來自于歷史掌故,有的來自于人人耳熟能詳的戲文故事……它們結構上不同于成語或諺語,借助歷史傳說或者戲文故事中的人物名字或情節縮略,運用比喻或者借代的修辭手法,有著人所共知的含義,人們在特定場合使用它,再不需要提及具體所指的事物,周圍的人也會心領神會。
來自于傳說、戲文故事或術語——
“麻虎子(又做‘麻於(wu)菟、于兔’)”:過去,本地大人為了讓小孩安靜,常常嚇唬說“‘麻虎(烏)子’來了!”孩子便會嚇得縮進被窩,不敢吱聲。這是由一個傳說故事而來的: 隋煬帝下詔開運河(一說汴渠),麻叔謀被任命為開河督都護。常煮食幼童下酒,百姓痛恨,畏之如虎,稱他為“麻虎子”,江浙一些地方發音“h”“w”不分,加之當地又稱老虎為“於(wu)菟”,所以“麻虎(烏)子”便成了殘暴、可怕的代名詞;一說麻叔謀到達寧陵后患病,臥床不起,求醫診治,醫生說必須用肥嫩的羊肉蒸熟后加入藥物,一起服食。有個叫陶榔兒的祖墳靠近河道,害怕挖河時被發掘,就偷殺了一個三四歲的男孩,蒸熟裝入食盒獻給麻叔謀。麻叔謀食人成為習慣。事發后麻叔謀被人告發,朝野震驚,隋煬帝派大將來護兒把他逮捕,以“食人之子、受人之金、遣賊盜寶、擅易河道”等罪名將其腰斬,陶榔兒兄弟也同時正法。天水江浙山水相隔數千里,在“麻烏子”的用法和發音上卻完全相同。
“保柱背磨扇,原人原物件”:保柱是歷史劇《烙碗計》(別名《鐵蓮花》、《生死板》等)中的人物。劉子(志)忠、劉子(志)明為兄弟,和睦相處。子忠誤傷人命,子明替兄認罪被處死。子忠后妻馬氏及其侄保柱圖謀霸占劉氏家財。逼迫子明之妻吳(又說為李)氏帶女兒出逃。又虐待子明之子定生。并以烙碗之計欲置定生死地。被子忠識破后,保柱與馬氏定計,以鐵蓮花(民間一說用磨扇)壓死子忠,并嫁禍定生。后經包拯計審(民間說包拯讓保柱背磨扇),真相大白。馬氏與保柱被處以極刑,定生母子團聚。俗語中常用來比喻是誰的仍歸誰(干)。現實生活中一隊人施工,收工時隊長一句“保柱背磨扇,原人原物件。”工具物件就會一件不落帶回去,就是因為那句俗語在此處的含義心照不宣:“誰拿來的東西誰負責原帶回去”, 再不需一一安排。
“馬武訪馮彥,叫化子訪背扇”:前半句來自于歷史戲曲《馬武訪馮彥》(又名《玉虎墜》)。漢時馬武起義,訪求英雄馮彥,馮彥不允,就殺人栽贓與他,想逼馮彥就范。冤案被壞人利用,馮彥入獄。后馬武歸降劉秀,馮彥冤明。本指英雄惺惺相惜,互相愛慕。但后半句中的“背扇”在秦州俗語中是用門窗的扇子安反比喻人的耳朵長反了,聽聲困難或耳聾。后引申指辦事有悖常理、令人討厭的人,與“叫化子”類同。前后句互相類比,義為臭味相投、一丘之貉或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朱春登二娘”:來自歷史劇《牧羊卷》(亦名《牧羊山》《朱痕記》《黃龍造反》等,有折戲《放飯》)。《唐朝時,黃龍造反,朱春登代叔從軍,其妻趙錦堂與婆母相依為命。他嬸母(俗稱“二娘”)及其侄宋成謀占家財,謊稱朱春登戰死,欲逼朱妻改嫁宋成。朱妻趙錦棠不從,備受折磨。朱嬸又將朱母、妻趕至山中牧羊,幾乎凍餓而死。春登立功,封侯歸省,殺宋成,聽宋氏謊言母妻已死,痛去墳臺哭祭,舍飯七日;適錦棠婆媳乞討至此,認出墳塋,驚痛間朱母誤碎飯碗,朱春登喚錦棠進棚問話,因錦棠手上有朱痕,夫妻相認,骨肉團圓。俗語就用“朱春登二娘”來指代不賢、愚蠢之人。
“沒有這兩下蹬打,不敢到龜山玩耍”:來自于戲曲《游龜山》部分情節,江夏縣田云山之子田玉川,文武雙全,游玩龜山時行俠仗義,抱打不平,失手打死縱犬行兇的湖廣總督盧林之子盧世寬。這里借田玉川之事自我夸耀有本事:“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
“賀世賴”:歷史劇《綠牡丹》中的人物。官府幫兇,出賣朋友的無義之人。常指代喜歡挑撥離間的是非之人。俗語中近義的還有“申公豹”(《封神榜》中人物)。如“那人是‘賀世賴’,只會攪和是非。”
歇后語中這樣的例子更多——
劉皇爺借荊州——有借無還:三國劉備故事,指代有去無回。
五郎當和尚——半路出家:楊家將金沙灘之戰后大部戰死,楊五郎五臺山出家。比喻中途才學習(技術),不是自幼學習的。
楊令公數兒——越數越少:來自于戲曲《金沙灘》,楊家將金沙灘救駕,楊令公觀戰,兒子一個個戰死。比喻東西過手越多就越來越少。
另外還有來自于戲劇表演術語的——
關口將令:本意是古時關塞地點和軍事口令。舊時戲曲藝人演出時往往沒有戲劇腳本,只是按照情節的發展現編現演,這個現象在皮影戲班或草臺班的演出中更加突出。“關口將令”代指戲劇情節。日常生活中一般指行事的計劃、規律。如:“不要害怕,你只要記住‘關口將令’就行。”
“官亂彈”:戲曲藝人演出時按照一定的情節,臨場演唱適應場合比較寬泛的唱段,如皇帝派兵前常唱“××國興兵造反,打來了連環表要奪江山……”人們稱為“官亂彈”。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用來代指千篇一律的“官腔”或者官樣話。如“今天開會沒意思,局長又唱了一陣‘官亂彈’。”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戲文常用語。比喻即使對方得罪了你,但他上門還是要以禮相待。類似的還有“有理不打上門客”。
指代明白,含義豐富,使用時毋庸多言,聽者心神領會。有心者稍稍探究,很有意思。(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