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珩(生卒年不詳),字佩珩,清代秦州人。自小聰慧好學,順治十七年(1660年)考取舉人,十八年考中進士。康熙十年(1671年),蒲珩出任廣西藤縣知縣,修建縣學,獎善懲奸,政績卓著。當時吳三桂叛亂清的意圖昭然若揭。蒲珩想借丁憂之機引退歸里。未及行動,叛亂已經(jīng)興起。平定之后,他才辭官回到了家鄉(xiāng)過起了歸隱的生活。蒲珩一生喜歡讀書,即使公務(wù)繁忙,也常手不釋卷。據(jù)《蒼梧府志》記載,任藤縣知縣時,一次家人送來粽子,他讀書入神,順手抓起粽子在硯池里蘸了蘸,吃得有滋有味,到吃完也沒有發(fā)現(xiàn)。
蒲璋(?~1718年)清代秦州人,蒲珩族弟。幼兒時期,眼睛有病,讓人讀書,他在旁聽記。順治十四年(1657年),考中舉人,授陜西富平教諭。當時富平縣李因篤、周至縣李榮、眉縣李柏往來富平講學,號稱“關(guān)中二李”,蒲璋與他們朝夕跟隨,學業(yè)大進。后升任肅州衛(wèi)(今甘肅酒泉)教授,曾捐資修建孔廟、州學,并提倡因材施教,因而頗受學生愛戴。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