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恒升(生卒年不詳),字九如,是明太常胡忻的孫子。他5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哀傷憔悴的樣子就像大人一樣。先入州學,再入貢國子監。業滿,授州同知職,胡恒升則以要供養母親為由,辭而不仕,他好施舍。曾經分田產、房產資助姻親,也曾經捐地為貧窮者埋葬父母。祖居地馬跑泉有川水地500余畝,他將其全部分給族中沒有耕地的人,使這些人活了下來。州牧吳自性卒于官,其子吳元珍繼歿,因貧窮不能回老家去,也沒有埋葬的地方,胡恒升分出自家所買墳地一塊讓其孫吳廷宣安葬祖、父。康熙年間,甘肅提督、靖逆侯張勇征討附吳三桂叛亂者至秦州,在會見胡恒升并與其交談之后,深贊其才,欲讓他攝狄道州(今臨洮)事。胡恒升仍以母親年邁需要侍奉為由,堅辭不就。
胡端,字子敬,胡忻玄孫。13歲時父親去世,其后即傾心侍奉母親。當時他的母親患頭風,常疼痛難忍。胡端與妻日夜服侍,衣不解帶達數年,母疾甚時,揖首禱告,愿以己代,至一夜須發盡白。后母病趨痊,而妻子竟因勞累過度而去世。胡端母親去世時,胡端已60歲了,但還是睡在靈堂,并齋戒葷腥,終因哀毀過甚,母尚未葬而歿。
胡端年少時,以州學舉貢使人國子監,他以侍奉母親為由,未入學,“中年治經濟之學,南游江淮,遍交其達人”。3年后他又回到了家鄉。晚年追求寧靜生活,親手抄錄了《朱子大全》《近思錄》及《薛敬軒、馮少墟集》中的名言警句作為自我修養的參照。他還經常與伏羌鞏介亭、通渭縣李青峰一起講學論文,是忘年交。一次陜西武功縣孫酉峰在關中講學,偶遇胡端,相識后孫酉峰即把胡端當作畏友,經常與胡端書信往來,探討學術問題。胡端不光專心學術,而且還做了很多為人稱道的好事,如他曾募錢并親自督工兩年,修建了秦州文廟。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