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棟(1741~1819年),字隆吉,號曉巖。清代寧遠縣(今甘肅天水武山縣)楊家坪人。世代業農,至其祖楊特簡始入仕途。楊廷棟幼年聰穎俊奇,7歲時就被知縣介玉濤視為神童。應童試,入縣庠,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中乾隆甲武科舉人。此后數10年間,或設帳授徒于閭里,或應聘執教于書院,興學育才,循循善誘,尤其重視啟蒙教育和成人的識字教育。
楊廷棟披覽先儒典籍,兼及諸子百家,孜孜鉆研,考釋詮解,著述頗豐,惜屢經變亂,皆已散佚。他獎推后學,對時人著作,或校訂撰序,或襄助刊行,從不吝財惜力。他編著教材多種,其中《人生在世》一書至今仍流傳民間。楊廷棟所處的時代,鄉間的婚喪諸禮繁瑣,流行奢侈之風。他沖破時俗偏見,參照古代禮儀,并遵先賢崇儉尚實、厚養薄葬之遺訓,倡導推行了一套切合實際的婚喪禮俗,頗受鄉人稱贊。鄉人爭相效法”,不僅起到了移風易俗的作用,而且還產生了深廣而久遠的影響。
嘉慶庚午(1810年),朝廷從舉人中挑選賢能者做官,楊廷棟被選授浙江景寧知縣。兩年后改授河州(今甘肅臨夏)學正。河州戰亂頻仍,文風不昌。他到任后,育才訓士,敦修文衡,使庠序生色;恪守其職,秉公監賬,全郡人均感其德;人有負屈,定密申詳劾,得知其情,捐俸代白,務使屈者伸而冤者白。其廉明剛正,百姓途歌里詠。
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正月,楊廷棟病逝,享年78歲。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