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謙(生卒年不詳),字撝之,號挹谷,清代秦安(今屬張家川縣)人。少年時期,李謙就以文藝享譽關中。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考中三甲第 26 名進士,任四川豐都知縣。
豐都縣依山面水,盜寇出沒,民風強悍,素稱難治之縣。在掌握情況之后遣人逮捕最為桀驁狡黠的匪盜數人,將其處斬于市。后又召集三老,讓他們給鄉民申明應遵守的鄉規民約,不久四境肅然,路不拾遺。政務閑暇常去學宮,召集諸學子并給他們講“進德修業之方”,要他們嚴明紀律務必照辦。豐都縣有城隍山,好事者附會《山海經》荒誕之說,認為豐都是鬼都,其神掌握人的生死。民眾嚇然信奉進香的船只首尾相連,浩浩蕩蕩,奸宄之人混雜其中,危害一方。李謙決定改變這一習俗,他出示布告,嚴懲煽動民眾的僧道,弊俗隨即革除。李謙在豐都前后住了10年,后以母親年邁乞歸。
李從范,字介臣,今張家川人。李謙次子,以生員身份候選教諭,喜歡兵法。同治初年,陜甘回民軍經過張家川,從范率領鄉兵奮力抵抗,得以保全地方。當時靜寧團首張貴聚眾數萬,也乘機到秦安、張川一帶搶劫。從范挺身而出,到張貴部勸說,不幸被其部屬殺害。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