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相忠(1798~1861年),字藎臣,清水縣白沙鄉人。清代甘肅名將。
郭相忠幼年酷愛詩書,及長又好習武。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中武進士,曾在新疆巴里坤軍中養馬18年。從征張格爾,在克復新疆各城戰役中,足智果斷,被視為將才。官職屢為擢升,歷任喀什葛爾、秦州、榆林等營守備。道光中升任陜甘督標中營都司,后調補貴德營(今青海省屬地)游擊,出鎮撒拉(今青海循化、甘肅積石山縣)。由于他驍勇多謀,保衛了邊塞的安寧,因而被督帥賞識。督帥說:“假使將士都像郭相忠一樣有勇有謀、奮勇善戰,則邊塞可永遠不會發生什么事情”。督帥便舉薦郭相忠做了參將,委任為永昌營副將,繼而又升為涼州總兵,再調肅州。
在肅州任內,他請開南山金廠,以濟難民,并保護農商,振興經濟,發展生產。他還制定治安條例,懲遏盜賊,四方稱頌,政績聞于朝廷內外。咸豐初年封為“甘州提督”。下車伊始,整頓法度,懲惡揚善,加強軍隊建設,使各族無犯,上下肅然。咸豐十年(1860年),奉命統率甘肅、四川、貴州兵馬,靖邊云南。在任期間,清正廉明,不徇私情,開倉放糧,賑恤邊民。旋改授“四川提督”。有一年,川西鬧災荒,郭相忠便親臨災區,一面組織群眾,自力更生,開展生產自救,一面又從外地調來賑災物資,資助群眾度過了荒年。因政績卓著,咸豐帝為他親筆書寫“功達鳳陽”的匾額,并封授“太子少保”銜。咸豐十一年(1861年),郭相忠病逝于軍中。后四川總督列奏勞績,詔賜“振威將軍”。
郭相忠作戰之余還著書立說。著有《醒世八箴》(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一部共八本和詩詞《柳營蟬噪集》等作品。民國版《清水縣志》刊有《醒世八箴自序》1 篇,并有詩作 14首,流傳至今。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