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麟(1818~1868年),字云卿,生于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自幼受家庭熏陶,飽讀詩書,博學廣識。清咸豐庚申科考取進士后,張慶麟又于同治壬戍科補行殿試,后被派往河北廣平縣任知縣。因深感吏治腐敗,不愿同流合污,遂掛官歸里。在家鄉(xiāng)天水的7年間,張慶麟做了很多造福桑梓的善事。他帶頭捐財捐物,與家鄉(xiāng)紳士一起修繕文廟;也曾以一介書生文弱之軀,組織團練,筑城墻,制火器,保一方平安。清同治六年(1867 年),張慶麟再次被朝廷調(diào)派河北保定府廣平縣任知縣。任職期間,他勤于政事,為官清廉,深受當?shù)孛癖姁鄞鳌M纹吣辏?868年),張慶麟身染重病,又憂慮國家,不久悒郁而死。
張慶麟是天水北門張氏中功名最高者,其人品行高潔,樂善好施,濟危扶困,名著鄉(xiāng)梓,病逝后入祀秦州“鄉(xiāng)賢祠”。清朝進士,蘭州詩人吳可讀曾寫挽詩一首:我慕張夫子,生平見此人。居懷虛若谷,接物藹如春。大筆諸公染,高風故里傾。交情忝群紀,愧負意諄諄。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