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應年(生卒年不詳),字喜亭,秦州伏羲城人。父親關桂,設塾教授里中,生徒常有百余人。關應年自小受教于其父塾中,但父親認為他腦子笨,從沒問過他的學習情況。到關應年17歲時,父親的朋友中有一位看了應年寫的文章,感到才情四溢,非同一般,遂告訴關桂。關桂才把兒子叫到跟前測試其學業。試后他父親為兒子學非等閑感到吃驚。進入州學后,學習更加發憤,文名遂與他的父親等同。關桂去世后,所授生徒都想師從關應年繼續學業,不肯離去。關應年遂繼父從教。關應年“教法嚴整,尤用通經為務,令學子先分諸經句讀,因文義為斷續輕重,稍誤則立呵”。關應年知識積累豐富,而人又非常聰明,童蒙初入學,他便能根據其學習狀況預測其將來情況。李舉、任其昌入其門,關應年就發現他們將來都能成為國家所需要的人才,遂有意培養教育,后來他們果然都考中舉人,又考中進士成為棟梁之材。雖然家貧,常布衣粗食,但遇家庭困難的生徒,他都會賒其脩金而不去過問。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