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如桂(生卒年不詳),字馥葊,清代秦州人。如桂以舉人大挑分發四川隆昌縣令,隆昌縣交通發達,盜寇江玨猖獗,如桂均徭弭盜,屢獲劇賊,嚴加懲處,一時境內清謐,百姓安居。面對郫江民眾長期爭奪水源的糾紛,如桂親自勘察,合理公平的解決問題,后民眾蔓訟終于平息。后改人四川納溪縣(今瀘州市納溪區)縣令,卒于上任旅舍。
聶瑩思(生卒年不詳),字城一,清代秦州人。幼聰穎好學,參加秦州考試,名列前茅,因父親病逝,未得人庠。以監生肄業太學后,考取內閣供事,任山東曹州府屬,調赴高唐大營差遣,后保舉升任知縣加同知銜,不久代理山東魚臺知縣,他盡力修筑堤堰,去民水害。咸豐十年(1860年)任昌邑知縣,任上曾捐俸修城垣。次年八月,捻軍劉添福部進入昌邑縣,聶瑩思同鄉紳組織鄉團防守,夜襲捻軍,迫其出境。鄉團首領白有采擁眾萬余,暗通捻軍,乘機燒殺搶掠。瑩思與提督傅振邦密謀,設宴邀飲,即席擒獲白有采,當即處決,余部崩潰,士民歡慶。謝任后,委托處理番府縣二局積案,因勞累過度而病逝。有子聶鴻荃,積軍功,加副將銜,山東候補縣丞。
聶慎典(生卒年不詳),字舉二,聶瑩思弟。在家鄉期間,慎典曾管理團防,因此取怨鄉里。后以拔貢身份管帶州關防勇,頗有起色,保授山東知縣,處理曹州府(今山東省菏澤市)屬縣積案,兩月內清結400余起。任山東東阿縣令,至則修繕城垣,修理河墻,善后諸務畢舉。當時經過東阿的兵差絡繹不絕,李鴻章等各統重兵過境,慎典辛勞供給,因功升用直隸州知州。后因痰疾,辭職告歸。獲準后扶兄瑩思靈柩返葬于秦。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