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
——在政協第十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
(2006年3月3日)
賈慶林
各位委員:
我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
一
2005年,是我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征程上闊步前進的一年。全國各族人民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勝利完成了“十五”計劃,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全面推進。政協全國委員會及其常委會,根據中共中央的戰略部署,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切實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大力弘揚求真務實之風,著力推進重點工作,精心組織日常工作,人民政協事業呈現出生動活潑、有序推進的良好局面。
(一)圍繞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進行政治協商
制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關系到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長遠發展和宏偉目標的實現。常委會將為編制“十一五”規劃建言獻策作為履行職能的重點。各專門委員會、參加政協的各黨派團體和許多委員圍繞編制“十一五”規劃的一些重大問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形成一批有價值、有份量的意見和建議。在此基礎上,召開了十屆政協首次專題協商會。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對這次協商會高度重視。國務院領導同志和有關部委負責同志分別參加了不同專題的協商討論。委員們提出的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保證能源安全和發展新能源、促進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推進中國特色城鎮化建設、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完善社會公平分配機制、加快天津濱海新區建設、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等重要意見和建議,在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得到了體現。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后,我們及時召開第十一次常委會議,學習貫徹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繼續圍繞制定“十一五”規劃建言獻策。在京的全國政協常委和有關專門委員會還舉行專題座談會,就進一步完善“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不少建設性意見,有關部門充分采納委員們的意見,并就采納情況進行了正式反饋。
(二)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獻計出力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共產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十屆十次常委會議以圍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言獻策為議題,組織常委會組成人員學習領會中共中央有關文件和胡錦濤同志重要講話精神,就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問題進行協商討論。委員們普遍認為,人民政協的基本屬性、主要職能、組織構成、工作原則和活動方式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既是人民政協的優勢所在,更是人民政協義不容辭的責任。會議就社會公平、社會道德、社會穩定、人與自然和諧等重大問題提出許多很有見地的意見建議,受到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視。十次常委會議之后,各專門委員會、參加政協的各黨派團體選擇當前和諧社會建設中的突出問題,如收入分配改革、教育和醫療資源分配、民族地區發展等深入調研,并為推動這些問題的解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三)對中共中央批轉的全國政協關于履行職能的規定實施情況進行檢查總結
根據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對人民政協工作的要求和中共中央的有關指示精神,全國政協組織地市級以上政協對中共中央1995年批轉的《政協全國委員會關于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規定》實施情況,開展了一次全面檢查。各地方政協按照全國政協的要求自上而下、聯系實際進行檢查總結。全國政協多位副主席赴各地進行調研、聽取意見。各級政協普遍反映,《規定》頒布以來的十年,是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最好時期之一,各地在實踐中形成了許多好的做法,創造了不少成功的經驗,同時也面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是:應進一步完善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促進參加人民政協的各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團結合作,加強人民政協組織的自身建設等。主席會議對這次檢查總結中的問題進行了認真研究,并將有關情況向中共中央作了匯報,就進一步加強人民政協工作提出了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