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日報張掖訊(記者張學明)今年以來,張掖市圍繞宜居宜游首位產業,啟動生態工業發展計劃,以建設高標準、產值超千億工業園為載體,通過擴園改造,精準化招商、狠抓項目落地,使全市生態工業經濟上規模、上水平,破解了工業“短腿”難題。
作為全省園區資源最富集的市州,張掖目前有5個省級工業園區和1個工業集中區,長期以來,由于缺乏優勢主導產業和大企業大項目帶動,園區整體資源循環利用率不高、產業鏈條短,聚集效應不明顯。到去年年底,全市園區建成面積僅55.94平方公里。如何發展壯大園區規模,培育優勢主導產業,延伸產業鏈條,提高園區的集約化,形成產業集群,成為張掖市發展生態工業的首要問題。
經過認真梳理,市上選擇張掖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民樂六壩循環經濟園兩個地理位置、基礎條件、前景較好的園區,按照“突出主導產業、實現錯位發展”的要求,通過完善規劃,調整產業布局,推動園區聯合,徹底解決現有園區小而散、小而全、小而亂的現狀。
按照“市級主導、縣區共建,利益共享、做大做強”的原則,以市場化運作為手段,市上積極搭建投融資平臺,制定優惠政策,以特色農畜產品加工、旅游產業、新能源產業、礦產品深加工、加工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為重點,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千方百計引進一批重大項目和知名企業進區落戶,市縣兩級財政分別設立不少于2000萬元和500萬元的生態工業發展基金,支持縣區按照產業布局共建園區,引導企業向園區集中,形成園區建設的合力。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園區道路、綠化、供排水、電力、通信、治污等硬件設施,組建開發經營公司具體從事開發區經營,鼓勵境內外經營實體、現有企業和投資開發商以園區為單位招商引資。同時,把涉及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招商項目落地、重大工業項目等主要指標納入考核機制,為生態工業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目前,總投資逾40億元的11個重大工業項目相繼在張掖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工建設,總投資達55億元全省首家電動汽車生產線等一批項目落戶民樂六壩工業園,民樂循環生態工業園區現已入駐各類企業42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戶。這些園區的建成,成為張掖提升工業產業化水平、經濟實力的有效平臺和強勁引擎,帶動了全市經濟持續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