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的“追劇關鍵詞”中,我們給大家搜集整理了“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易地扶貧搬遷”、“焉支”、“丹霞”和“有機認證”6個關鍵詞,通過這些信息,我們了解了全國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這個重要的時代背景,自豪于這部劇全程在咱們甘肅張掖創作拍攝。
看了昨晚播出的第二集和第三集劇,小編迫不及待地要跟大家分享劇情中出現的更多張掖元素。您猜猜,我梳理的這些關鍵詞跟您發現的“張掖特產”有什么不一樣呢?


培黎:
劇中焉支村和丹霞村所在的培黎縣也是根據張掖市一個地名虛構的縣。“為中國的黎明培養人才”是著名國際友人路易·艾黎的畢生追求。上世紀四十年代,他在陜西寶雞創辦了培黎工藝學校。后來受日軍侵華影響,學校遷到了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艾黎、何克等一大批國際友人秉持“手腦并用、創造分析”的辦學思想,為山丹乃至新中國工業經濟的崛起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至今,山丹培黎學校還在甘肅省與新西蘭克萊斯特徹奇等城市的友好交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2019年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張掖市山丹培黎學校時強調,我國經濟要靠實體經濟作支撐,這就需要大量專業技術人才,需要大批大國工匠,因此職業教育大有可為。貫徹總書記的指示精神,甘肅省和張掖市正在抓緊籌建培黎職業學院,為“一帶一路”建設培養實用人才。2019年12月24日,山丹培黎學校、培黎職業學院被中國工業合作協會分別確定為“全國路易·艾黎精神教育基地”、“中國工合系統干部培訓學院”。

扁都口:
劇中的扁度口鎮得名于甘肅省和青海省交界處的一個重要隘口——扁都口,它隸屬于張掖市民樂縣。扁都口是青藏高原和河西走廊的之間的一條重要通道,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隋煬帝在焉支山會盟西域27國使臣就是從扁都口北上來到張掖的。如今“天塹變通途 ”,高鐵列車穿越祁連山和萬頃油菜花田,成為中國最美的一條旅游風景線。國家體育總局和張掖市每年都會在扁都口舉辦全國登山健身大會,宣傳健康生活方式、生態環保理念和張掖得天獨厚的旅游文化資源。


速展:
您知道上面這兩張圖片反映的是哪個村嗎?劇中提到培黎縣扁度口鎮黨委決定用丹霞村引進人才的小區來安置焉支村村民,這個人才小區叫速展小區,“速展”就來自于咱們張掖市甘州區甘浚鎮的速展村。雖然劇中還沒來得及呈現那個高大上的“速展人才小區”,但我們真的很期待看到導演會選擇什么地方作為外景地?會不會是上面這兩張圖中真實的速展村呢?
速展村村名取“快速發展”之意。速展村緊鄰七彩丹霞景區,是張掖鄉村振興示范帶速展特色街區的一部分。近年來,借助國家惠農強農的一系列好政策,速展村發展迅速,農民都搬進了住宅小區和小康房,過上了讓城里人都羨慕的幸福生活。2019年12月,速展村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命名為國家森林鄉村。




葡萄酒莊:
年輕的焉支村村委會主任劉東橋希望打造葡萄酒莊,發展葡萄產業,帶領焉支村脫貧致富。這個點子可能也是受到了張掖發展有機葡萄產業的啟發。唐代大詩人王翰的名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 ,說的就是甘肅河西走廊出產的祁連美玉和葡萄美酒。張掖地處北緯38度,與世界著名的葡萄酒產地法國的波爾多處于同一緯度,種植葡萄的歷史十分悠久。近年來,張掖的葡萄釀酒和鮮食葡萄產業蓬勃發展,祁連傳奇葡萄酒屢屢獲得國際葡萄酒大賽金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張掖市利用大片戈壁荒灘發展有機葡萄種植,還建起了葡萄酒莊,發展酒文化旅游展示,成為張掖鄉村旅游和綠色生態產業的一大亮點。
在3月18日播出的《一個都不能少》劇情當中,還將出現哪些張掖元素的關鍵詞呢?小編與您一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