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壓歲錢,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一般在新年倒計時時由長輩分給晚輩,表示壓歲(壓祟)。壓歲錢就是除夕夜守歲的主要內容之一。拜年,父輩給先人磕頭,接下來子孫給長輩磕頭,然后長輩給孩子們壓歲錢。孩子們把收到的壓歲錢放進自己的小錢袋里存起來。天水民俗博物館根據這一傳統習俗和《天水民俗博物館春節系列社教活動計劃》,開展“迎新年---配新包”錢袋制作社教活動。

民俗館在活動前制作了宣傳條幅和墻面,通過微信、網絡和現場報名的方式共有60多名小朋友參與報名,由于民俗館場地所限,經過按報名順序招募了30名6-12歲的小學生參加,并對報名表做了公示。為了加大活動的宣傳力度,主動聯系甘肅電視臺、天水電視臺、秦州電視臺、天水在線、天水日報、天水晚報等媒體對活動進行全程跟蹤報道。民俗館為了保證此次社教活動圓滿完成,接待部全體人員放棄休息加班加點。工作人員提前準備材料包和工具,對每份材料包進行核對、登記、編號,確保活動安全。
1月15日下午,活動開始之前,首先由講解員帶領學生家長參觀了天水民俗博物館,其次由講解員講解錢袋制作過程,從材料、工具準備到設計,再到動手制作完成等流程。讓每位學生體驗自己動手制作的快樂。

由于冬天天氣寒冷,講解員把小朋友們分為兩組,一組安排在銀杏院會議室,另一組安排在銀杏院皮影戲展廳。在講解員的示范下,小朋友們個個興致勃勃,穿針縫線,剪材料,粘零件,相互交流、詢問,錢袋制作是純手工制作,對針線活的要求很高,家長們也參與其中積極幫忙,現場氣氛活潑熱烈。制作活動結束后,我們給所有參加制作錢袋活動的小朋友們發放了紀念品。
民俗博物館通過舉辦此次親子社教活動,在孩子們和家長的互動過程中,寓教于樂,不僅為小朋友們提供了學習中國傳統民俗的文化平臺,激發了小朋友們的動手動腦能力,培養了孩子獨立自主的性格。也促進了家長與孩子們的交流溝通、配合能力,看著自己親手做好的錢袋,孩子們臉上洋溢著無比幸福的笑容,成就感油然而生。大家紛紛表示將積極支持和參加天水民俗博物館今后舉辦的各項社會宣教活動。(民俗館 何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