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 搶抓機遇
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實現跨越式發展
中共白銀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肖慶平
省委把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作為謀劃全省“十二五”發展的主基調,這既是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的科學判斷,也是對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的深刻把握,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體現了全省人民的共同期待。省委提出的跨越式發展,不僅強調量的擴張,更加突出的是質的提升,是漸變和突變的辯證統一,是需要和可能的統籌考慮。現在,全省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條件基本具備,基礎已經奠定。只要我們以十七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屆十一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為指導,科學謀劃,狠抓落實,跨越式發展的宏偉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一、做大總量是白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
無論從白銀新的戰略定位考慮,還是從白銀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出發,做大總量仍然是我們面臨的首要任務。按照省委跨越式發展的新要求,我們考慮,“十二五”期間全市的經濟增速必須高于“十一五”,保持經濟增速的第一動力仍然是投資。主要目標上實現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工業增加值、財政收入四個翻番,即:分別達到600億、400億和300億元、60億元。
二、實現白銀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要害在工業
白銀市工業發展面臨資源依存度高、產業鏈條短、能源消耗量大等突出問題,能不能實現白銀的跨越式發展,要害在工業;能不能實現白銀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關鍵也在工業。基于這一認識,我們對“十二五”期間白銀工業發展的考慮是:在繼續加快推進技術改造、做大做強傳統產業的同時,立足于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堅定地、大踏步地步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特別是有色金屬新材料產業,努力實現規模擴張和結構優化的新突破。重點發展六大產業:
一是有色金屬工業。發揮白銀有色金屬工業門類齊全的優勢,堅持面向國際國內拓展原料市場和延伸產業鏈并重,全力實施好“28663”目標,即有色金屬產量確保達到150萬噸,力爭200萬噸(其中銅60萬噸,鉛鋅80萬噸,電解鋁產能擴張到60萬噸以上);銅鋁精深加工能力達到80萬噸(其中白銀公司銅材35萬噸、鋁材20萬噸,市屬企業鋁材25萬噸),努力在新型合金材料、新型稀有金屬材料、貴金屬材料、稀土深加工產品、鋁型材及專用鋁材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有色金屬工業產值突破600億元;利稅達到60億元以上;主要生產能力爭取在“十二五”前三年基本形成。
二是精細化工產業。發揮銀光集團特種化工核心技術和TDI自主知識產權優勢,加強協作聯合,吸引國家軍轉民化工項目向白銀聚集,進一步擴大TDI生產規模,爭取實施10萬噸PC(聚碳酸酯)項目;促進上下游配套,建設醋酸、甲醇、涂料和化肥等項目,進一步延長產業鏈。加大研發力度,力爭在碳纖維、鋰材料、電池材料、氟材料等新型產業領域有所作為。爭取全市精細化工產業產值達到150億元。
三是能源新能源工業。圍繞建設西部復合型能源基地,促進傳統能源改造提升,重點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實施大唐景泰電廠二期、國電靖遠發電公司上大壓小、白銀熱電聯產、平川煤矸石發電、黃河靖南峽水電站等重點工程,爭取風電和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分別達到150萬千瓦和20萬千瓦,全市電廠裝機總容量達到1000萬千瓦。能源工業產值達到250億元。
四是裝備制造業。以引強入銀為重點,努力培育風電成套設備、專用汽車、礦用電器、電器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力促“高溫超導電纜”“核聚變磁體用電纜絞纜”等高科技計劃項目盡快實現產業化,建設新型特種電纜研發生產基地。爭取裝備制造業產值達到20億元以上。
五是陶瓷和建材工業。開發陶瓷系列產品,建設陶瓷工業園。依托中材集團,推廣水泥生產新工藝,整合提升區域水泥企業。開發節能環保和高檔輕質裝飾材料。力爭全市水泥、墻地磚、石膏板產量分別達到800萬噸、1000萬平方米和3000萬平方米。陶瓷和建材工業產值達到30億元以上。
六是農產品深加工業。依托雨潤肉制品、蒙牛乳業、匯源果汁等企業,發展壯大食品工業;建設馬鈴薯、小雜糧、啤酒大麥、紅棗、枸杞五大區域優勢產品基地,培育糧油、淀粉、肉蛋奶、果蔬、飼草、啤酒麥芽等龍頭加工企業群體。爭取農產品深加工業產值達到30億元以上。
三、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白銀跨越式發展
要通過轉變發展方式,堅持合作共贏、加快自主創新、發展循環經濟、打造產業平臺等舉措,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目標。
一是實現白銀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是各級干部和企業家要切實轉變發展觀念。引導進入白銀的大大小小的企業增強憂患意識,鼓勵他們在各自領域敢于做大、敢于爭雄,敢于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
二是堅持推進合作發展。要敢于讓利,以更加博大的胸懷,以更加優惠的政策,促進與國內外大企業、名企業的聯合,通過重組、股權重新配置等途徑,實現快速擴張,在協作聯合中突破資源、資金、技術、人才等瓶頸制約。
三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深入推進產學研用結合,加大財政科技創新投入力度,帶動企業增加研發投入。注重培育高水平、留得住的本土創新團隊,促進重大裝備技術產業化。組建重點產業產學研合作創新戰略聯盟,聯合爭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四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把循環經濟作為聯系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的紐帶,以建設白銀循環經濟示范區為契機,實施一批重大項目,促進產業鏈式擴展、資源循環高效利用,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綠色、低碳發展。
五是著力打造產業聚集平臺。集中有限財力,高效整合資源,把國家級白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成為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的引領區,把白銀工業集中區建設成為全省重要的經濟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