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在定西市的城鄉道路上,馬鈴薯收購點琳瑯滿目,拉運馬鈴薯的各種車輛來往穿梭;車站上、市場里,馬鈴薯堆積如山,車載的、裝運的、篩選的、交易的,滿目還是馬鈴薯。而當來到定西火車站,使人感到更加震撼:公路兩邊載滿馬鈴薯的大卡車排成幾公里的長隊,一車又一車的馬鈴薯裝上列車,一列又一列的專列鳴響著,將優質的定西馬鈴薯源源不斷發往終端市場、四面八方……
洋芋開花賽牡丹,土豆變成金蛋蛋。產業興了,市場火了,農民樂了。如今,定西馬鈴薯這張“王牌”在全國叫響了,定西成了名副其實的“中國馬鈴薯之鄉”,成了全國聞名的馬鈴薯三大主產區之一。不起眼的馬鈴薯,成了廣大農民增收的“黃金產業”。去年,全市馬鈴薯為農民人均增收446元;今年,全市種植的318萬畝馬鈴薯,預計總產量達450萬噸左右,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分別占甘肅省的36%和52%以上,外銷總量將達到160萬噸以上。
做大做強馬鈴薯產業,是定西市經過多年實踐探索,順應天時,遵循自然規律,順應市場,遵循經濟規律,順應時代,遵循科學規律的結晶。近年來,全市找準馬鈴薯這個得天獨厚的特色優勢產業,全力調整結構,擴充總量,提升質量,延伸鏈條,通過政府推動、龍頭帶動、中介促動、市場拉動、科技驅動,抓龍頭、帶基地、建市場、促流通,全力推進產業化進程,使馬鈴薯產業實現了由原來單純依靠擴大面積擴充總量型向依靠科技量質并舉型轉變;由外銷拉動型為主向外銷拉動與龍頭企業帶動并舉型轉變;由單家獨戶分散經營型向生產、加工、銷售三大主體強勢聯合經營型轉變。
馬鈴薯豐收,農民如何才能增收?
健全營銷服務體系,是服務農民增收的基礎性工作。定西市依托“中國馬鈴薯之鄉”、“中國馬鈴薯良種之鄉”這些品牌,取得了定西馬鈴薯證明商標、原產地保護認證、A級綠色產品認證幾大品牌,相繼注冊了“魯家溝”、“清吉”、“騰勝”、“大江”、“金定”、“新大坪”、“金大地”等一系列商標,統一包裝、統一品牌、統一質量,提高了馬鈴薯的市場占有率。同時,發揮協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把加工企業、協會銷售與政府建立基地結合起來,建立了“公司+協會+農戶”、“龍頭企業+運銷大戶+農戶”等運作模式,提高了馬鈴薯銷售的組織化程度。該市在全國各地設立了購銷網點,先后在廣東大朗、湖北武漢、上海曹安、四川成都、江蘇南京建立了10多個直銷窗口,并建立了馬鈴薯價格信息平臺、物流配載平臺和交易平臺,建立了馬鈴薯信息網站,每年舉辦大規模的馬鈴薯經貿洽談會,提高了定西馬鈴薯的知名度。據了解,今年僅定西火車站就設立購銷攤點60多個,從事販運的車輛每日在20輛左右,薯源來自安定及通渭、隴西、渭源等周邊地區。
市場的關鍵在終端市場,能不能確保外銷,賣個好價錢,直接關系到農民的根本利益。全市上下一改過去重生產、輕銷售的做法,組織工作人員分赴全國各大主要銷售地,調查了解情況,并根據掌握的市場信息及時組織貨源。去年,全市實現外銷160噸左右,價格均比往年大增,增收近億元。
減少馬鈴薯流通中間環節,是幫助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前幾年,定西馬鈴薯銷售一般都要過三四道手,才能到達終端市場。在每個環節,經銷商獲取的利益都比農戶高,農民僅得了個小頭。這兩年,全市積極鼓勵和引導本地經銷商直接進入終端市場批銷,把中間環節減少了幾個,使得總體收購價和龍頭加工企業的收購價普遍提高,農民確確實實得到了實惠。
實施馬鈴薯貯藏體系建設,是幫助農民銷售增值的有效路子。全市積極適應市場,廣泛開拓市場,按照“深挖窖、廣積薯、均上市、穩價格、保加工、增收入”的思路,建成貯藏庫窖6.5萬多眼,貯藏能力達到170萬噸,使得馬鈴薯在集中上市期間通過旺吞淡吐,提高了銷售價格,實現了鮮銷增值,解決了以往銷售期限短、集中上市壓級壓價的問題。
解決運輸“瓶頸”制約,是幫助農民增收的主要手段。在發揮好公路運輸優勢的同時,市上和安定區采取地方政府、經銷協會、鐵路部門聯手的辦法,成立了馬鈴薯聯合運銷辦公室,調控車皮配載權,有效地運用“品牌+專列”的營銷手段,實施“穩定占領低端市場、鞏固提高高端市場、研究開拓超級市場、逐步挺進國際市場”的營銷戰略。去年,僅安定區外銷鮮薯35萬噸,其中火車外銷鮮薯24萬噸,汽車外銷鮮薯11萬噸。今年,由于車皮供應充足,到目前安定區已外銷鮮薯10萬噸,其中鐵路外運了1100多個車皮,平均每天有13節左右的車皮發往廣州、南昌、上海、武漢等地。馬鈴薯專列的成功運作,使廣州市場的定西馬鈴薯占到七成以上,最近每噸的價格平均抬升200元。現在,定西的馬鈴薯不僅暢銷全國各地,而且出口貿易勢頭良好。今年與香港德韋貿易公司簽訂的3000噸鮮薯出口合同,發往斯里蘭卡;與上海圳海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簽訂的3000噸鮮薯出口合同,發往沙特阿拉伯;與阿聯酋簽訂的3000噸鮮薯出口合同,近日已通過天津港直接發往阿聯酋,從而開了定西馬鈴薯出口創匯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