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盡管貧困,但人窮志不短”
——張令平在京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側記
記者 楊世智 通訊員 高勝宇
3月11日下午,全國人大代表、定西市委書記張令平在北京接受了新華社記者令偉家采訪,就定西脫貧攻堅、產業開發、城鄉環境建設等工作作了介紹。
張令平介紹說,定西是全省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按照省委要求,定西市確定2016年安定、臨洮、隴西3個縣區實現脫貧摘帽,2017年通渭、渭源、岷縣、漳縣4個縣實現脫貧摘帽,脫貧攻堅時間緊、任務重。去年以來,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于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一號工程、首要任務,制定了“1+16+5”精準脫貧方案,組織各級干部大力發揚“三苦”精神、“三嚴三實”精神和改革創新精神,舉全市之力推進精準脫貧。一是樹立鮮明的用人、投入、改革“三個導向”,引導各級各部門和各級干部把主要精力和財力集中到脫貧攻堅上,去年全市財政投入扶貧資金151億元、占總支出的70.8%。二是堅持抓重點、補短板,在集中補齊水、路、電、房等基礎設施短板的基礎上,排查摸底出全市33個最貧困的村,把責任靠實到市、縣區領導,實行包抓責任制,傾斜項目資金,進行集中攻堅。三是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脫貧攻堅政策,總結形成“水路電房、輸加種養、教培文衛、遷保貸商”的精準脫貧政策措施“16字經”,加大宣傳力度,強化政策落地,脫貧攻堅取得了顯著成效。
張令平說,“十三五”時期是脫貧攻堅啃硬骨頭、攻城拔寨的時期,必須橫下一條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緊進度,齊心協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對定西來說,加快脫貧攻堅關鍵要有產業支撐。近年來,定西市堅持因地制宜,大力發展中醫藥、馬鈴薯、草牧、果蔬等優勢特色產業,有力促進了農民持續增收。下一步,定西市要抓住國家支持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的政策機遇,堅持把發展優勢特色產業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突破口,圍繞主動適應消費結構調整升級并向多樣化、高端化需求轉換的新形勢,通過產業升級、項目帶動和企業創新等措施,推動經濟更高質量更有效益發展。特別是在中醫藥產業發展方面,要圍繞打造“中國藥都”,大力推進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先行先試工作,進一步完善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倉儲、流通、銷售特別是加工體系,加快中成藥產品、中藥制劑、配方顆粒等產品開發,實現“切片”變“藥片”,不斷滿足市場需求。馬鈴薯產業方面,要圍繞打造“中國薯都”,從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和消費群體改善膳食結構的需求出發,深入推進馬鈴薯主食化戰略先行試驗示范區建設,充分發揮馬鈴薯主食產業開發聯盟的作用,積極引進培育專用品種,加快薯條薯片等休閑食品和饅頭、面條、薯粉絲等主食產品及膳食纖維、蛋白粉、淀粉涂料等新產品研發,提高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民增收。
張令平說,定西生態問題、貧困問題和發展問題疊加。就這方面的問題他提出了兩條建議,一方面針對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建議國家盡快全面啟動實施甘肅省祁連山、“兩江一水”及渭河源三大區域綜合治理規劃,加大政策項目資金傾斜力度,切實改善生態環境。另一方面針對中醫藥產業發展問題,建議國家盡快批復甘肅省建設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
張令平說,定西盡管貧困,但人窮志不短。定西市在抓脫貧攻堅的同時,將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近幾年在全市深入開展了“文明定西、人人行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在城鎮,下功夫解決衛生管理臟亂差、占道經營、違章建筑、亂停亂放等城市病;在農村,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加快農村廚房、衛生廁所、取暖和保溫設施建設等,城鄉環境面貌發生了明顯改觀。
張令平最后表示,定西市委、市政府將認真貫徹落實好今年全國“兩會”精神特別是政府工作報告關于加快脫貧攻堅的部署要求,堅持把脫貧攻堅擺在首要位置,進一步調動各級干部、市場主體和貧困群眾的積極性,注重在抓政策落實、抓精準管理、抓脫貧質量上下功夫,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并力爭走在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