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省發改委、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建設廳、省物價局六部門就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出臺的實施辦法,向新聞媒體作了通報。
下崗干個體免收七項稅費
城鎮個體工商戶等自謀職業者以及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其繳費基數在全省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 60%—300%的范圍內確定,繳費比例為 20%;一般應按月繳納養老保險費,也可按季、半年、年度合并繳納;對國有、集體企業職工興辦非公有制企業、自謀職業或靈活就業的,其原在國有、集體企業建立個人賬戶之前的連續工齡可視同繳費年限,與實際繳費年限合并計算。
同時,凡持有《再就業優惠證》的下崗失業人員,在 2005年12月31日前從事個體經營(國家限制的行業除外)的,可享受3年內免征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附加和個人所得稅,并免收屬于管理類、登記類和征照類的所有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等優惠政策。
不準隨意向企業要贊助費
凡是帶有歧視性、不平等性、限制和阻礙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收費和價格政策,堅決予以廢止和修改。除國家法律法規和國務院財政、價格主管部門規定的收費項目外,任何部門和單位無權向非公企業收取任何費用,無權以任何理由強行要求企業提供各種贊助費或接受有償服務。
非公資本可流入基礎建設
鼓勵和支持非公有資本和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城市市政公用事業投資、建設和運營,推進城市市政公用事業市場進化過程;開放城市市政公用事業資本市場,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公用事業和基礎設施領域;
開放城市市政公有事業資本市場,允許非公有制資本進入公用事業基礎設施領域。通過有償競拍的方式,向非公有制企業出讓城鎮公交線路專營權及道路、廣場、路燈、橋梁、停車場等市政公用設施的冠名權、廣告權、收費權。
“非公”可進所有合法行業
支持非公有制經濟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一切行業和領域,鼓勵和引導非公經濟以獨資、合作、聯營、參股、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公益事業、基礎設施和其他行業領域;城鎮供水、供熱、供氣、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公益行業,允許非公經濟參與投資、建設和運營。鼓勵和引導非公有制企業進入除義務教育之外的教育領域;按照區域衛生規劃,鼓勵非公有制企業投資創辦醫療機構,投資興辦農村衛生醫療機構;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在國家法律、政策許可的范圍內以多種形式創辦、收購各種文化企業,建設經營體育場館;鼓勵非公有制企業開發旅游景點,建設經營旅游設施,開發旅游產品,創辦旅行社。
土地使用權可以繼承轉讓
非公有制經濟利用荒山、荒坡、荒灘等未利用土地發展農林牧副業的,可按租賃、出讓等多種形式供給土地;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可減免土地出讓金,并實行土地使用權50年不變。土地使用權期滿后,可以申請續期,可以繼承和有償轉讓。國家建設需要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的,依法給予補償。(記者陳愛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