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本報A5版刊發了題為《“臨時鄉官”要變公務員》的文章后,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本報記者日前就此兵分數路在全省進行了采訪,采訪中記者聽到最多的聲音是:“省委省政府推出的這項措施是一個‘德政之舉、民心工程’,它讓我們這些招聘干部解除了后顧之憂,吃上了定心丸。”
甘州區小滿鎮人大主席陳國棟:我們吃了定心丸
(記者曹勇)9月27日,記者在張掖市甘州區小滿鎮采訪時,已在基層工作22年的招聘干部、小滿鎮人大主席陳國棟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告訴記者,目前小滿鎮在職的67人中有9人是招聘干部,其中包括鎮黨委書記、鎮長等5名副科級以上招聘干部。這次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鄉鎮招聘干部向公務員過渡的德政之舉,無疑給招聘干部吃了定心丸,解除了他們的后顧之憂,使招聘干部能夠甩掉包袱,更加一心一意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而且工作的積極性和熱情都空前高漲。最后,陳國棟主席表示,今后他們一定不辜負黨和人民的厚望,加倍努力,勤奮工作。
據記者了解,張掖市經各縣區人民政府審核,全市共有612名符合條件的鄉鎮機關招聘干部已經于日前參加了過渡考試,其中有310名是鄉鎮副科級以上干部。
平涼白廟鄉武裝部部長韓正平:激動得直流淚
(記者袁瑛)得知自己要從招聘干部轉成國家正式公務員了,平涼市白廟鄉武裝部部長韓正平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9月27日,韓正平正在他包干的白廟鄉灤原村為村民進行養牛技術指導。
見到記者,韓正平將粘滿泥土的雙手不好意思地藏在身后。當地的村民告訴記者,為了讓村民的生活富起來,韓正平常年奔波在鄉下,無怨無悔地向村民傳授養牛技術。
聽到我省將鄉鎮招聘干部“轉正”的消息時,韓正平對記者說,他心里樂壞了。
他說,他是當兵回到家鄉被招聘為鄉鎮干部的,在鄉鎮他一干就是18年。
好在這次省委省政府給了他“轉正”的機會,解決了他的后顧之憂,以后他的干勁更大了。
記者在平涼人事局采訪獲悉,這次平涼市轉正的鄉鎮干部,部分還是鎮長或書記。
武威市人事局干部科趙科長:符合條件的全部轉正
(記者張永生)武威市人事局干部科趙科長說,該市符合這次公務員轉正條件的鄉政干部有60余人,武威市將嚴格按照省上的政策執行。
“鄉鎮機關招聘干部多年來一直在基層一線奮斗,他們為全面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推動地方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大多數已成為農村鄉鎮基層干部隊伍中的骨干力量。”武威市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說。
天祝縣一名正在辦理手續的鄉鎮干部告訴記者:“在鄉鎮工作了多年,但是由于近年來缺乏相應的相關政策,使我們的待遇等問題一直難以解決,總覺得聘用干部隨時都有被解聘的可能,我們總有一種后顧之憂,現在有了這樣的好政策,我們的干勁更足了。”
金昌一名擬正干部:干工作底氣更足了
(記者張永生)記者了解到,金昌市人事局在此次鄉鎮干部向公務員過渡政策的執行過程中,通過選拔、筆試、答辯環節的篩選,目前已確定“轉正”人員181名。永昌縣紅山窯鄉此次擬轉正的一名干部告訴記者,現在自己成了國家公務員,工作也敢放開干了,底氣也更足了。
白銀王峴鄉黨委書記王兆聰:感到像做夢一樣
(記者張其文)“自從聽到省委省政府要給我們這些聘用干部轉換身份時,我真是激動極了,真感到就像做夢一樣,不知道用什么語言來表達我心中的謝意!”已在白銀區王峴鄉擔任多年黨委書記的王兆聰激動地告訴記者。
王兆聰是1983年被招聘到白銀區武川鄉的,曾擔任過兩辦秘書、紀委書記等,1998年調任王峴鄉鄉長、黨委書記至今,兢兢業業地干了22年。
據了解,僅在白銀區就有27名招聘鄉干部得到了身份的轉換。(記者梁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