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談我省人口與計生工作
本報蘭州3月29日訊(記者宜秀萍)“十五”以來,我省堅持發展經濟與控制人口“兩手抓”,把人口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放到同等重要位置,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近日,國家人口委組織《中國人口報》等媒體專程來甘調研報道。今天上午,省委副書記、省長陸浩接受記者采訪,就人口計劃生育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創新工作機制、應對第四次人口高峰等問題,作了精彩應答。他強調指出,要站在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與資源環境相適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堅持不懈地抓好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陸浩指出,甘肅城市化率低,鄉村人口約有1800多萬,占全省總人口的70%。而計劃生育工作的難點、重點都在農村,落實好人口與計劃生育這一國策在甘肅尤為重要。甘肅經濟欠發達,自然條件惡劣,人均占有資源少,人口越多,經濟社會發展的壓力就越大。為此,省委、省政府始終把人口工作放在與經濟社會發展同等重要位置,常抓不懈。改革開放特別是“十五”以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方針政策,把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作為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的重大舉措,擺到突出位置,堅持發展經濟與控制人口“兩手抓”,認真研究解決影響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穩定健康發展的重大問題,保證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做到領導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十五”末,全省人均計劃生育事業費達到16元,比“九五”末增加了12元;省級財政投入達到3300多萬元,比“九五”末增加了900多萬元。同時,制定實施了一系列有利于人口和計劃生育的政策措施,形成了齊抓共管、綜合治理的局面。連續11年完成了國家下達的人口計劃,扭轉了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被動局面,實現了以處罰多生為主向獎勵少生的轉變,保證了低生育水平。據測算,30多年來,因實行計劃生育全省少出生988萬人,有效緩解了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壓力。
在談到扶貧與計劃生育工作的關系時,陸浩算了一筆賬:甘肅每脫貧1個貧困人口,僅財政對個人就要投入5000元以上,而減少1個出生人口,僅需投入370元。目前,甘肅省還有160萬絕對貧困人口和400萬低收入人口,而計劃外生育的人口絕大部分集中在貧困地區。貧困地區多一個計劃外生育的孩子,就多了一個貧困人口,就多了一份致貧、返貧因素,就延緩了脫貧的時間。從這個角度講,計劃生育是一項低成本、高效益的扶貧工程,必須堅定不移地執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
說起甘肅制定實施的一系列計劃生育優惠政策,陸浩說:搞好計劃生育工作不能僅靠行政命令和簡單的口號,要靠政策、靠法制、靠深入細致的宣傳思想工作、靠各級領導的扎實工作。要切實解除群眾的后顧之憂,使之自覺自愿實行計劃生育。近年來,甘肅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今年,省政府又增加了3750萬元資金,用于實施“少生快富”工程、農村二女結扎戶獎勵補助和救助計劃生育特困家庭。
“十一五”期間至2013年左右,甘肅將迎來第四次人口生育高峰期。對此,陸浩認為,盡管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取得了不小成績,但人口壓力仍然很大,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矛盾比較突出。甘肅將把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主動適應人口變化的新情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逐漸加大投入,制定有利于控制人口的政策、措施,形成綜合治理的機制。
陸浩最后指出,甘肅在“十一五”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明確了“一高一低”的發展目標,即經濟增長速度、社會事業發展水平要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要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突出了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全省各級黨委、政府一定要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把發展經濟與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質緊密結合起來,把實現人口控制目標與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結合起來,堅持和完善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的領導機制,進一步強化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堅決落實“一票否決制”,健全利益導向機制,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努力實現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思路和方法轉變,由主要依靠行政措施向宣傳教育、依法管理、利益導向、優質服務和行政措施相結合轉變,促進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實現新跨越,穩定來之不易的低生育水平,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創造良好的人口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