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煌風光
10月30日, 由中央電視臺投入巨資拍攝的46集電視連續劇《大敦煌》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播出。這部投資達三千多萬的大型電視連續劇的開播再次將人們的視野吸引到了敦煌。
從去年至今,中央電視臺先是拍攝了電視連續劇《大敦煌》,接著全球直播《敦煌再發現》,而目前,大型電視紀錄片《敦煌》也正在緊張拍攝中。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敦煌”兩個字背后所蘊涵的巨大經濟潛力。
作為敦煌所在地的甘肅,我們有理由充分利用“敦煌”這一品牌。“敦煌”究竟能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益,我省利用“敦煌”牌的情況究竟如何呢?專家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各自看法和建議,對“敦煌牌”到底該怎么打說了許多真知灼見。
專家建議 甘肅應改為“敦煌省”
敦煌在全世界的巨大號召力,人們有目共睹。自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以后,“敦煌”就逐漸成為一個“金字招牌”,其蘊涵著巨大的商業價值和人文價值,讓人們趨之若鶩。
據統計,目前國內已有近 120家以“敦煌”為名稱注冊的商標。同時還有包含敦煌字樣的注冊商標名稱近百家。可以說,涵蓋了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的方方面面。其中既有“敦煌牌”樂器,也有“敦煌牌”卷煙,還有“敦煌牌”領帶。
而在甘肅敦煌品牌更是遍地開花。吃的有全國獲獎的敦煌宴,喝,那就更多了,有白酒、有紅酒,從絲路花雨、莫高到敦煌牌白酒和有抗疲勞功效的敦煌牌力酒。而我省開發出的“敦煌”牌油墨系列產品、“敦煌”牌系列電線電纜、飛天潤滑油更是全國聞名。至于以“敦煌”命名的絲毯、燈飾、蚊香、繡花鞋墊、工藝品、撲克那就數不勝數。據記者了解,全國與敦煌有關的網站就有十幾個。
蘭州市商業銀行依托敦煌的深遠影響,推出的敦煌卡于15年間售出90萬張,而且在世界40個國家都可以使用。除此之外,一批醉心于敦煌醫學的專家學者,研究開發出了一批出自“敦煌”壁畫的保健品。其中有來自“敦煌 272腹帶”、“敦煌能量舞”等等。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為了充分利用“敦煌”的巨大號召力,一些專家甚至一度提出把甘肅省改名為敦煌省。
打好“敦煌”牌要從文化入手
蘭州大學新聞學院李惠民副教授是絲路花雨酒主要的品牌策劃人之一,他說當時選擇“絲路花雨”就是看中了絲綢之路和敦煌文化厚重的歷史文化價值。在談到如何打好敦煌品牌時,李惠民副教授給出了幾點建議。
他說要打好敦煌牌,最重要的還是要先從其歷史文化價值入手,絲綢之路、敦煌莫高窟歷史悠久,文化上的美譽度很高,要利用文化傳播和建設充分打好這張牌,這對甘肅文化的宣傳十分有利。然后才是要進行商業開發,比如在旅游方面,現在隨著市場的變化,山水旅游已經開始走向大眾化,文化旅游會成為以后的中高端旅游項目,我省以敦煌帶動旅游是很有發展前景的。其他方面的商業開發也要依托甘肅深厚的文化底蘊,形成連帶的品牌效應。要做好這些,還是要政府牽頭,利用民間資源、民間組織,好好利用這些豐富的資源。
“敦煌”品牌的使用要規范
巨大的市場號召力,善于動腦筋琢磨的商家,使“敦煌”在商海獨樹一幟。但是其中也難免泥沙俱下,龍蛇混雜。在采訪中,部分專家對目前商家亂打敦煌牌的做法提出了批評。
“敦煌品牌的使用,要和產品構思相一致,也就是說,外表和內涵要一致,最好把‘敦煌’品牌選擇在具有文化內涵的產品上,以便充分展示敦煌的文化內涵。”蘭州市商業銀行的裴東平副行長曾經主持了市商業銀行“敦煌卡”的開發設計工作,對如何打好敦煌牌提出了自己獨到的看法。
敦煌是一個神圣的地方,與之相配套的產品,應該首選文化產品,其次產品有一定的品位。即產品和品牌的和諧,如果不論其聯系與否,都打出敦煌的牌子,不但看了不會留下很深的印象,也起不到應有的作用,而且容易引起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