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織出一張網
2006年12月11日,年僅5歲的馮渝森終于住進了蘭大一院心外科。如果沒有前兩天親戚帶來的一張報紙,他可能還繼續在家里“保守治療”。馮渝森兩歲多的時候就已經被發現患有復雜先天性心臟病,由于無力承擔昂貴的手術費用,一直未能進行手術。
馮渝森的媽媽說,是親戚們從報紙上看到有“濟困病床”這么一個政策。她家是城市低保戶,剛好符合條件,就馬上住院做了手術。手術很成功,住院40天共花了37000多元。出院時,醫院免去了30%的醫藥費。
馮渝森享受的政策,正是試行中的《甘肅省省屬醫療機構設置濟困病床實施辦法》。根據這項全新的政策,省人民醫院、省中醫院、蘭大一院等8家省屬醫院拿出10%的病床設立為濟困病床。
兩個月,38位病人享受優惠2006年12月1日,濟困病床啟動。
當日,8家醫院共400多張病床面向城鄉困難群眾開放,“兩免一減”成為“濟困病床”最通俗的解釋:城鄉特困病人患病住院,如果符合《實施辦法》上對病種和診療項目的要求,就可以免收掛號費、床位費,住院總費用分檔減免,每人每次最高減免可達20000元。
在下發實施辦法的同時,省衛生廳還對轉診問題作了補充說明:鑒于目前各市州尚未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在2007年2月28日前,凡符合《實施辦法》濟困對象的患者,可以直接在設置濟困病床的8所醫院就診,無需轉診。
但是,截至今年1月底,省屬8家醫院只有38位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住進了濟困病床。其中省人民醫院、蘭大二院等綜合性醫院病人數相對較多,超過了10人,省婦幼保健院等專科醫院由于治療病種的限制,僅有不多的幾個病人入住。省衛生廳通報說,從目前運行的情況看,有些醫院濟困病床入住率較低,總體使用率不到10%。
“挺好的一項政策,可是入住患者沒有我們預想的多。”這是很多醫護人員對濟困病床現狀的困惑。
為何400多張省內一流醫院的病床以較大幅度的優惠面向困難群眾開放時,卻沒有多少病人入住呢?
好政策,許多受惠對象不知道2006年12月,家住蘭州市七里河區的馬建梅來到省婦幼保健院,準備做乳腺癌手術后的第二次化療,醫院的醫護人員告訴她,像她這樣的城市低保人群,可以享受到濟困病床的“兩免一減”,馬建梅這才知道了這項政策。在2006年12月和2007年1月連續兩次住院化療中,醫院為她免去了近3000元的醫藥費。
像馬建梅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幾乎每個醫院都會遇到這樣不知情的困難患者,他們很多都是通過醫護人員才知道有這么一項政策的存在。省衛生廳醫政處副處長曹曉源坦言:“由于宣傳力度不夠,目前濟困病床政策的知曉率比較低。”連有些縣市區民政等相關部門對這些政策也不夠清楚,許多符合濟困條件的病人就更不明白了。
此外,目前濟困病人的資格認定也存在一定的困難。記者在一家醫院采訪時,碰到一位拿著“農村特困家庭救助證”前來醫保科咨詢的病人家屬,由于證件不屬于規定的“四證”范疇,所以無法入住濟困病床。
衛生部門所規定“四證”是指民政部門簽發的《甘肅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領取證》、《農村五保供養證》、《甘肅省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證》、《農村特困群眾生活救助領取證》。目前在我省各市州,存在民政部門核發的證件比較多,證件名稱不統一、證件沒有編號、或者證件由民政部門以外的部門簽發等諸多問題,而醫院只能按照“四證”的要求認定濟困病人,所以很多困難病人由于證件問題被擋在了門外。
此外,從市州來省城看病所要承擔的費用過高,一些具備條件、但無財政補助的醫院未被納入濟困病床設置單位等一些問題也阻擋了困難群眾看病的腳步。
下一步,為濟困病床織張“網”“病人少是客觀的,但這并不是政策本身造成的。現在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全方位的救助體系,讓‘濟困病床’處于這個網絡之中。”曹曉源對濟困病床的出路作了這樣的注解,他所指的這個“網絡”,包含著多重含義:在2007年我省衛生工作的規劃里,實現“四個全覆蓋”是今年工作的重點任務,其中有一點就是“濟困病床制度覆蓋市縣級公立醫院”,也就是說到2007年底,我省市縣級公立醫院也將拿出10%的病床設立“濟困病床”,一張由省市縣三級濟困病床組成網絡就可形成。那么,省屬8家醫院的濟困病床將不再孤立存在,逐級轉診制度也將有了“用武之地”。
到時候逐級轉診會不會給急于看病的困難群眾“添麻煩”呢?
由于我省各級醫院是“分灶吃飯”,用于補助濟困病床的資金是由各級財政撥發,如果各地群眾都擁向省屬大醫院,那么省級財政的補助是遠遠不夠用的。
像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一樣,濟困病床設立了逐級轉診制度,轉診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充分利用醫療資源,如果省市縣三級醫院都設有濟困病床,并引導濟困病人合理就醫,那么并不是所有濟困病人都需要轉診,轉診僅是發生在下一級醫院無法治療的情況下,這就和普通患者轉向上一級醫院治療沒有區別,并且手續也完全一樣。
網絡的另外一層含義就是“濟困病床”制度與其他醫療補助政策的有機結合。比如,農村特困群眾如果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就可以重復報銷,兩項政策并不沖突;城市低保戶除了濟困病床減免,還可以申請民政部門的大病救助。只有這樣一個完備的救助體系滲透到各級醫療機構,困難患者才能最快地知道政策,就近、及時得到救助。
針對“五花八門”的證件問題,省衛生廳也在積極與民政部門協調,做好“四證”的核發和管理工作,讓困難患者就醫都能得到明確認定。
據了解,省衛生廳還準備與其他相關部門協調擴大濟困病床的范圍,將部分具備濟困病床設置條件、但不享受財政補助政策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列入濟困病床設置單位,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償,讓濟困病床制度的覆蓋面更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