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件實事”詮釋甘肅和諧民生建設

——訪十七大代表、中共甘肅省委副書記、省長徐守盛
十七大代表看“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系列訪談(二)
記者楊毅
2007年甘肅省十屆人大五次會議上,省長徐守盛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承諾要為群眾辦好“12件實事”,積極推進和諧民生建設。
在十七大盛會召開之際,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就“12件實事”的動因、進展情況和保障措施專訪了十七大代表、中共甘肅省委副書記、省長徐守盛,以期理清內陸欠發達省份堅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基本脈絡。
中國經濟時報:甘肅是地處內陸的欠發達省份,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后,欠賬較多。您在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為群眾辦好“12件實事”,據了解這是在去年甘肅省委、省政府提出為民辦好“5件實事”的基礎上的更大舉措。請問徐省長,甘肅在經濟并不富裕的情況下,為什么要大力提倡辦事關社會事業發展的實事,其涵蓋的內容有哪些?
徐守盛:甘肅的確是一個內陸欠發達省份,自然條件差、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貧困面大是最基本的省情。如何在加快工農業發展、提高經濟效益、做大GDP的同時,更加致力于社會事業的發展,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關注的問題。十六大以來,黨中央逐步確立了科學發展觀,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方略。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而社會和諧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是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內在要求。所以,民生和諧,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組成部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核心要求。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甘肅省委、省政府牢牢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著力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積極培育新興特色優勢產業,實現了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但是,相對于可圈可點的工農業經濟發展而言,社會事業發展滯后,欠賬較多,與全國發達地區相比差距更大,滯后更多。正因為在社會事業發展和民生和諧建設方面居于落后地位,甘肅民生和諧建設的重要性就更加彰顯。
去年下半年,甘肅省委、省政府為群眾辦了“5件實事”,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歡迎和支持,說明我們以解決實事為切入點的民生和諧建設符合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需求。今年,我們在加大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梳理出12件實事,并予以積極辦理,其目的就是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甘肅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具體地講,這12件實事是: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基本覆蓋全部農村人口;二、城市醫療保險制度基本覆蓋非職工人群;三、床位補貼翻番、濟困病床制度覆蓋省市縣三級公立醫院;四、基層衛生院人員工資由財政全額供給覆蓋全省鄉鎮;五、實行貧困高校生政府助學金制度,啟動生源地助學貸款,提高牧區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六、解決90萬極度干旱地區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建成會寧、環縣、靖遠三縣人畜飲水工程;七、新建改建鄉村道路6000公里;八、完成全省村村通電話工程、1萬個20戶以上自然村通廣播電視工程,基本完成戶戶通電任務;九、新增沼氣用戶12萬戶;十、提高村干部報酬補助標準;十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再提高10%;十二、市州所在地城市全部實施廉租房制度。
中國經濟時報:現在時間已過大半,請問徐省長,甘肅省“12件實事”辦理進展是否順利,遇到過哪些阻力和困難?
徐守盛:關于“12件實事”的辦理情況,通過督促檢查,我在今年7月底召開的省政府第八次全體會議上做出了基本判斷。總體來說,進展順利。其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向覆蓋全省農村人口推進,參合人數已達1780萬人,參合率為84.2%;城市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已全面啟動實施;省、市、縣三級公立醫療機構已按規定設立了3517張濟困病床,目前已收治濟困患者1389人次,減免費用163萬多元。與此同時,床位補貼翻番政策正在得到落實;鄉鎮衛生院人員工資由財政全額供給,所需補助資金也將陸續下撥,其中省財政已安排9000萬元;今年已安排4000萬元資金,建立貧困高校生政府助學金制度,已為247名學生提供生源地助學貸款130萬元,同時安排2000萬元資金用于提高牧區寄宿生的生活標準;落實了47.7萬人飲水安全所需資金2.02億元,爭取到77.5萬人飲水安全所需資金3.48億元;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已開工2059項,建成513項、2360公里;全省未通電話的200多個行政村可在10月底前全部通上電話;戶戶通電工程已完成4.02萬戶,占全年任務的47.6%;已完成沼氣建設7.5萬戶,占全年任務的59.2%;已下撥3365萬元補助資金提高村干部報酬;城市低保標準再提高10%的工作在4月份已全部落實到位;已有10個市州出臺實施了廉租房制度,其余4個市州也將在年內啟動。
當然,由于受經濟條件、地理因素的客觀制約,加上部分工作人員主觀認識未到位,“12件實事”的辦理存在進度不統一、不平衡,資金撥付不及時、不到位等問題和困難。省委、省政府已針對這些問題,及時采取了具體有效的措施進行解決,相信年底前可以較圓滿地辦好這“12件實事”。
中國經濟時報:您剛才提到采取“具體有效的措施”,請問具體是哪些措施?
徐守盛:首先是提高認識,加強督察和指導。按照“無功就是過錯,從政必須有為”的執政為民理念,省委、省政府把“12件實事”的辦理情況列入對各市州、各部門的重要工作考核指標,并從6月下旬起,省政府派出6個督查組,對全省14個市州和24個部門進行了重點督查和指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總結經驗及時推廣,提高了各級政府辦理“12件實事”的積極性。
其次是針對進度不平衡的問題,加大了工作力度。省上有些文件下達較晚,如城市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方案是5月下旬才下發的。對此,我們要求有關部門要督促各縣區抓緊出臺具體實施辦法,確保各街道、社區盡快著手開展具體工作。
第三是認真檢查落實資金到位情況。要從下到上搞一次摸底,看哪項資金沒有到位,是哪個環節未下撥,是誰的責任就追究誰的責任。
第四是對一些辦法出臺較早,主是要提高標準或擴大范圍的實事,組織一次“回頭看”。如城市低保、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農村道路、戶戶通電、通廣播電視、農村沼氣、農村人飲工程等,要由省上確定的部門負責,開展一次“回頭看”,查進度、查落實兌現情況,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切實的整改措施。
總之,要千方百計抓好落實,確保“12件實事”的兌現,以取信于民,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執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