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生命線的運輸尖兵
甘肅道路運輸業抗震救災紀實
“你們的行動非常迅速,你們的保障非常出色!”交通運輸部公路司司長戴東昌如是評價我省道路運輸行業的馳援救災工作。
在大災面前,我省道路運輸人不辱使命,一面積極自救,一面從我省重災區緊急馳援大地震震中汶川。一幕幕的大義之舉證明了他們是一群———
大震襲來,我省隴南、甘南、天水、平涼、定西、慶陽等地都受到影響,造成了重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成為了四川之外的第二大受災省份。作為國民經濟基礎性產業的道路運輸業也不例外,我省道路運輸站場、運政設施、職工住房等設施不同程度受到損壞,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48億元。
汶川地震牽動著億萬同胞的心,而如何讓救援人員和物資快速進入災區則牽動著道路運輸人的心。
災難面前,甘肅道路運輸人按照省委、省政府和交通運輸部的安排部署,在省交通廳的堅強領導下,全力投入抗震救災,圓滿完成了各項運輸保障任務,不僅積極展開自救,還上演了一幕幕從重災區馳援重災區的大義之舉。
緊急部署 全力以赴保障運輸
大災當前,省交通廳黨組書記、廳長楊詠中深知快速反應快速出擊的重要性,要求立即啟動《甘肅省道路運輸行業地震運輸應急預案》,落實應急儲備運力。
5月13日上午,甘肅省委、省政府和省交通廳領導指示下達后,作為甘肅道路運輸行業管理指揮中樞的甘肅省公路運輸管理局召開緊急會議,傳達學習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領導的重要批示精神,全面安排部署全省道路運輸行業抗震救災工作。
經過一番緊張部署,省運管局迅速成立以局長王繁己為組長的全省道路運輸行業抗震救災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全省道路運輸行業抗震救災工作,并要求各受災地區運管局(處)也立即成立相應的抗震救災機構,在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統一指揮下,緊張有序地開展抗震救災工作。
從地震以來到15日14時,僅僅三天時間內,全省共落實應急客運車輛460輛(計16570個座位數),貨車應急車輛349輛(共計2320個噸位),嚴陣以待。
甘肅交通運輸信息化水平在全國交通運輸行業中屬拔尖的,曾得到交通運輸部李盛霖部長的肯定和贊譽。在此次抗震救災中,全省省、市、縣三級101個道路運輸信息中心和道路運輸應急指揮中心、GPS監控中心全天候開通,對全省一、二級汽車站即時監控,對1萬輛快客和危貨運輸車輛通過GPS系統隨時指揮調度。全省道路運輸行業每天將災區道路運輸情況通過甘肅交通廣播電臺等新聞媒體向社會發布,提供出行信息服務。
非常時期用非常手段,由于前往災區的道路充滿各種不確定的危險因素,省交通廳要求在抗震救災的日子里高度重視道路運輸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把保障運輸安全作為行業抗震救災的一項重要內容,嚴格落實各項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強化安全生產監管,確保廣大受災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精心的準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從地震發生到6月4日,除武都發往昭化班線停班,武都發往成都班線繞道行駛,文縣發往成都班線一度停班外,我省4800多條班線全部正常運行。截至6月4日,甘肅道路運輸人運送旅客220.476萬余人,其中救災人員及受災人員9000余人,運送救災物資40多萬噸,無一發生滯留或安全事故。
一切運輸保障工作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省交通廳、省運管局領導還是放心不下,全部深入抗震救災一線,現場指揮調度車輛前往災區。災情發生最初的日子里,楊詠中廳長指示運管局局長王繁己親自帶隊奔赴隴南、天水災區和四川九寨溝進行抗震救災的一線指揮,執行被困人員的緊急疏散任務。由于救災行動規模空前,救援支持力度大,甘肅省交通救援工作受到當地輿論和公眾的高度關注。6月6日,省委副書記劉偉平代表全國總工會授予省運管局救援隊“抗震救災重建家園‘工人先鋒號’”旗幟和稱號。
在一線,目睹了災區的慘狀,為保證救災工作的有效展開,省運管局對于此次受災嚴重的隴南運管部門予以專項資金補助,并撥付抗震救災物資,調撥車倆給予支持,全力以赴做好后勤保障。省運管局局長王繁己、黨委書記陳永杰等領導先后四次奔赴隴南、天水災區指揮調度道路運輸抗震救災工作,慰問職工,積極指導開展行業自救。實踐證明,地震并沒有震垮道路運輸人的意志,沒有震亂道路運輸行業的秩序。5月23日,甘肅省綠駝鈴環境發展中心發來感謝信,表達了他們在地震災區成縣遇到一起運營車輛倒客、甩客事件時,成縣運管局迅速趕到現場,調查事情經過,責成運營車輛退還車費,并把他們一直送上另一輛車上的感激之情。
重災區隴南不等不靠,全市道路運輸行業積極開展自救。地震當天,市運管局局長譚福榮來不及回家拿降壓藥,就冒著余震深入武都區各汽車站了解情況,解決滯留旅客吃飯、喝水和住宿問題。全市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迅速行動起來,24小時堅守崗位,全面有序地開展抗震救災和保障運輸工作,譜寫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文縣運管分局局長劉銀俊就是他們其中的一個,5月13日對這個七尺男兒來說更是一個心痛的日子。身患重病的父親因地震的驚嚇永遠離開了人世。作為兒子的他在父親最需要的時候,沒有陪在父親身邊,沒有來得及看一眼,強忍巨大的悲痛,深入運輸企業、汽車站查看災情,疏散人群,組織干部職工搭防震棚,處理繁忙緊急的抗震救災事情。道路運輸企業干部職工也是顧大家舍小家,服從指揮,確保客運不停班,貨運保暢通。
在抓好抗震救災工作的同時,甘肅道路運輸行業干部職工紛紛為災區獻愛心,截至6月4日全行業共捐助202.5萬元支持災區人民重建美好家園。而一向被認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運輸經營業戶們也紛紛將自己一個月的營運收入捐獻出來支援災區人民,以實際行動向災區人民表達甘肅交通運輸人的關愛和支持。
迅速行動 千里馳援解救被困游客
“5·12”地震后,九寨溝約有9000多名游客滯留。地震雖對景區影響不大,但通往外界的信息、陸路交通和航線全部中斷。
5月14日零時,甘肅省交通部門將文縣境內甘川交界的東峪口至青龍橋方向公路打通,景區開始從甘肅文縣方向疏送游客。
5月15日10時30分,省運管局接到省交通廳轉達交通運輸部下達的關于提供運力支援四川災區,疏散九寨溝被困游客的緊急任務。甘肅省運管局成立了疏運保障領導小組,緊急集結蘭州、天水、白銀、定西、臨夏、平涼、甘南、隴南的應急儲備運力,共抽調20家運輸企業的460輛客車,組織4臺油罐車、45噸油,編為兩個運輸保障大隊、8個保障支隊,確保完成災區人員的疏散工作。
18時,車隊集結待命。
16日9時30分,省運管局接到省交通廳廳長楊詠中的命令,除甘南、隴南的30輛疏運保障車由省運管局局長王繁己、副局長馬德科帶隊從國道212線、213線開赴四川九寨溝外,其他車輛繼續待命。歷經12個小時長途跋涉,甘南車隊順利到達九寨溝,安全無虞。對于隴南車隊,則是一路險途。車輛在危險的山路和峽谷中穿行,余震之中,一面是湍流的江水,一面是沙石滾落,塵土飛揚,車隊幾經波折后終于當晚22時許抵達。
次日上午8時,300余名被困旅客坐上了甘肅前來救援的客車,沿原路返回。途中,有游客說另有17名來自都江堰的游客受困川主寺,車隊立即折返十余公里,將這些受困旅客接上了救援車。
當日下午16時、18時30分,兩支車隊分別抵達隴南、蘭州。被困4天惶恐不安的蘭州籍旅客,在遠離震中安全抵達甘肅后,在給省運管局的感謝信中滿懷深情地寫道:“感謝黨、感謝國務院,感謝省委、感謝省政府,感謝甘肅省交通廳、運管局及所有為我們安全返回辛苦奔波的人們!”
歷盡艱辛 首支援助汶川的車隊來自甘肅
5月19日14時20分,四川省交通廳公路運輸管理局向甘肅省交通廳發來求助函,請求甘肅省緊急支援40輛客車前往四川阿壩州運送汶川受災群眾。
大災當前,求助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甘肅省交通廳廳長楊詠中在第一時間要求省運管局立即響應,省運管局局長王繁己當即指令甘南州運管局迅速組織救援車隊沿國道213線援川,副局長陳暉則火速從文縣趕往阿壩州,進行前線指揮。
從接到求助函到救援車隊出發,前后不過四十分鐘,車隊裝載著甘南藏族自治州政府捐贈給災區的面粉、大米、食用油等10萬斤物資火速趕往四川災區。
5月20日凌晨2時,甘肅交通運輸救援車隊經過連續十個多小時的摸黑急行,冒雨抵達馬爾康救援點。把攜帶來的全部物資辦完捐贈手續后,隊伍稍作休整,于次日早晨6時再次向災區開進,前往汶川。一路余震不斷,沿途不斷有碎石從兩旁的山上滾下來,道路受損嚴重,5輛接援車的輪胎被路上的碎石扎破,車隊不得不邊走邊修。接近汶川時,多個路段實施交通管制,但執法人員數量明顯不足,于是身著甘肅運政標志服的隨隊救援人員下車幫助武警官兵疏通車輛,并疏導救援車隊分批進入到災區。
當天下午16時,最后一批救援車隊進駐災區。見到甘肅同行歷經千難萬險前來救援,負責接應車隊的阿壩州運管處領導激動地對甘肅救援車隊負責人說:“你們是進入汶川災區第一支成建制的車隊,也是救援額度最大的一支隊伍。”
當地抗震救災指揮部當即下達命令:轉運650余名阿壩州高等師范專科學校學生和670余名受災群眾。
5月22日凌晨5時,車隊派出21輛救援車前往阿壩州高等師范專科學校轉移650名學生。6時許,其余19輛救援車前往汶川急救中轉站,轉移670名受災群眾,其中包括134名輕傷員。7時許,救援車隊從汶川出發,分兩批疏運:1300余名學生和受災群眾前往成都和甘孜州丹巴等地,57名甘肅籍學生則直接送往蘭州。
就在救援車隊駛出汶川時,余震又發生了,山體滑坡,山上滾下的一塊飛石飛入一輛救援車的擋風玻璃,砸壞了工作臺,司機宋師傅受傷。此時如果車停下來,將有被掩埋的危險。緊要關頭,宋師傅沉著冷靜,果斷沖出危險區,車上受災群眾安然無恙。當車輛駛出危險區檢修時,車內的受災群眾突然跪倒在受傷的宋師傅面前,感謝救命之恩。當時在場的救援車隊副隊長、甘南州運管局局長石華雄后來回憶說:“那一刻,我們所有救援人員都熱淚盈眶,我們的受災群眾太淳樸了,他們也太需要幫助了,我們一定不能讓他們再受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