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旅游局局長黃周會

澳門澳亞衛視記者提問
國際金融報記者:我去年到甘肅去旅游過,發現甘肅找個自助銀行和ATM機都非常困難,中途就回北京了,甘肅要吸引國際友人到甘肅旅游的話,金融服務業的問題還是挺嚴重的,請問省長,接下來改善金融生態環境,提高金融服務業的水平方面有沒有什么計劃?謝謝。
劉永富:你這個問題提得很好,對我們的工作也是一個促進。我們在研究發展旅游的時候,已經考慮到了這個問題。你說的這個問題,實質上就是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配套的問題。我們在研究這些問題的時候,已經考慮到了這一點。因為甘肅的金融服務相對于發達地區來說還是有差距的。今年4月份,中國銀聯卡在甘肅設立了分支機構,那次開業典禮我去了,我已經和他們達成了一個協議。以后在甘肅的商業,在商店,在旅游的景點,我們要提供現代化的金融服務,劃卡服務,你要辦這個商店,開這個景點,沒有“BOS機”是不行的。關于這個問題,我們還會進一步研究。
澳亞衛視:甘肅為北京奧運會安保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尤其是甘南地區的藏區如何做好安撫工作,讓喇嘛廟不出問題。再一個,奧運期間,甘南地區的旅游情況怎么樣?
劉永富:我可以先告訴你,甘南地區很穩定,整個甘肅都很穩定,沒有發生影響奧運會的事情。甘肅的火炬傳遞活動做得也非常圓滿。有這樣一個結果,就說明甘肅為奧運會的安保工作是做了大量的工作的。
今年甘肅的旅游確實受到了自然災害的影響,包括春季期間的冰雪災害,包括三月份藏區的不穩定事件,包括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但是我現在可以給你提供一個情況,現在甘肅旅游入境人數還沒有恢復到歷史最好水平,但是國內的旅游人數已經接近了歷史的最高水平。7月份我們統計,國際國內總的旅游人數已經達到了290萬,我想8月份將會超過300萬。
記者:我有幸去過甘南草原看過。甘肅除了美麗的風景之外,吸引游客的,更多的是漢藏和多民族和諧的民族氣氛,這對于我們來說,包括一般的游客來說,更吸引人的是這些東西。經過上次的事變之后,請問劉省長,以后在這方面,特別是關于和諧社會的建設、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等等,多民族共處的和諧氣氛,更吸引人的方面,我們準備做那些工作?這應該跟甘肅特色旅游更貼近一些。
劉永富:怎樣形成多彩甘肅呢?歷史上,甘肅這塊地方就是各民族大融合的發生地,東西方交往的必經之道。全國有56個民族,在甘肅,有55個民族都有人,而且甘肅有3個獨有的民族,多民族長期在一起,既融合,又有自己民族特色,我剛才說了,有回族的,有藏族的,特別是裕固族那個縣非常大,從地域上講是600多公里,他們有一個說法,包括甘南藏族,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從小就在山上唱歌跳舞,這些民族的文化,民族的特質,非常有特色,這是我們發展旅游的一大特色優勢。我們已經有所考慮,要把這些人組織起來,提供服務。
現在我們很多的飯店,很多的旅游景點,自己有了一批文化服務,使用效率比較低,另外水平還有待提升。現在這些民族地區,游客只要想欣賞節目,他們都可以保證提供。我們要繼續開發和整合在旅游當中的作用,甘肅不僅有山水,有地下的文物,還有民族特色的東西,這方面我們準備做一些工作。
香港文匯報記者:您剛才提到甘肅還有兩百多處旅游景點尚未開發,下一步在這些景點的開發中會有哪些舉措,招商引資方面特別是吸引港澳臺資金方面,有哪些優惠政策?
劉永富:甘肅的資源很多,只是開發了一部分,下一步還有二百多處沒有開發。實事求是地講,這也受到了一些限制。比方說交通的限制,在深山里面,在高山上,在條件很差的地方,交通就是一個問題,確實受到自然條件的限制。下一步,我們要通過政府的主導,市場的運作,企業的主體,包括社會的參與,做好共同的開發。在這里面,要招商引資。我們正在制定全省的招商引資的目錄,并且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的政策。如果有國外的、境外的、省外的投資商到甘肅來投資,包括旅游開發,我們會在土地的使用,一些財稅政策方面給予支持。而且,誰投資、誰管理、誰受益。香港在第三產業方面非常發達,在餐飲、娛樂業方面,應該說是世界上領先地位。歡迎香港同胞到甘肅來觀光旅游,歡迎我們香港的實業界來甘肅投資,包括開發旅游。謝謝。

新聞發布會現場
中國青年報記者:材料中談到去年到甘肅入境游客前十個國家和地區,但是有沒有總數和帶來旅游收入的大致比例,主要是指境外游客。
黃周會:甘肅的境外游客,相對與其他地區的游客來說比較少,因為受交通條件的限制。我們自己跟自己比,近三年以來,旅游上升的幅度還是比較大的,包括入境的人數,增長了30%、40%,去年達到了50%,綜合收入達到了110億。這個數字跟其他旅游大省比是非常小了,但是我們自己跟自己比,比率還是比較大的。主要是受交通條件限制,游客進來以后,現在還有交通瓶頸問題,尤其是夏季幾個月,進出上都存在一些困難,對境外游客來說這一點就更明顯了,所以這是一個主要的制約因素。另外,還有接待能力上的一些欠缺,這樣就造成了總數上差別很大。本來我們有一個計劃,這樣一個增長的趨勢,今年一直到“十一五”末,形勢還是比較好的,但受到災害的影響,今年的沖擊比較大,入境的游客比去年少一些。謝謝。
人民日報記者:我想問一個題外話,這次奧運會的馬術比賽里,我們看到選手所使用的賽馬沒有來自中國的,我們知道甘肅自古以來就是出好馬的地方,而且馬也是旅游產業的重要的部分,我們在馬業的發展上,比如說培育一些良種馬能夠在國際上有一定的名氣,有沒有相關的考慮?另外,你們有沒有考察過這個市場有多大的潛力?謝謝。
劉永富:這個方面我們是外行,應該問國家體育總局有沒有這樣的考慮。但是甘肅有一個“山丹馬場”,漢武帝的時候就建了,當時是養戰馬的。戰馬和賽馬恐怕是有區別。甘肅三大軍馬場現在還有幾千匹馬,有180多萬畝的草原,非常好的草原,另外因為馬少了,一部分已經成為耕地。還有一個馬的研究所,不久前我考察絲綢之路這個線路時,也到那個軍馬場去了,我也給他們提了這個建議,以前是研究戰馬,現在研究一下賽馬,好的賽馬一匹要幾千萬呢,所以他們也在考慮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做起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我們那個地方,有場地,還有馬研究所,但是國家產業政策方面的問題,我們還說不好。
人民日報環球人物記者:孫書記,敦煌作為厚重的文化和美好的旅游景點,要說拉動經濟的話,它的驅動點在什么地方?
孫玉龍:剛才我介紹中說,敦煌既是我們甘肅的,也是全國的,更是世界的。敦煌的文化影響著人類整個的文化進步。敦煌的優勢,根本點在旅游,加快發展的潛力同樣也在旅游。圍繞著旅游,全市的指導思想是旅游歷史,以這個作為指導思想,但是敦煌作為特殊的區域,由于受到自然環境的限制,是生態環境相對比較脆弱的地方,如何把文物保護、合理開發利用好現有的文物資源,同時保護好這個綠洲生態環境不惡化,一直是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省委省政府高度關注和重視的方面。溫總理曾經三次對敦煌的文物保護和生態環境做過批示,我們省委書記陸浩同志專門署名文章《拯救濕地,保護綠洲》,提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圍繞著這一指導思想,我們要做足做好旅游這篇文章,同時也要保護好敦煌的生態環境。
孫玉龍:第一是要挖掘文化潛力,做好特色文章,在“特”字上下工夫。加快文化資源的規劃整合,省委省政府有具體的要求。同時,依托我市文化資源比較優勢,結合城市建設和旅游發展規劃,建設中國藝術開發區,敦煌藝術開發區,建造陽關文化旅游觀光區,主要的目的就是集歷史遺跡游覽、田園風光感受、民俗風情體驗為一體的文化旅游觀光區,這已經做了詳細的總體規劃,如果記者先生感興趣,我們將來還可以進行交流。
第二是加快文化特色產品的開發,能形成一個產業,是地區發展的必需,也是我們富裕群眾的根本著力點。我們圍繞著敦煌文化,特別是絲路文化、長城文化、民俗文化建立文化旅游商品研發、設計、銷售網絡,進一步開發以飛天、壁畫為題材的敦煌藝術造型系列,以及以地方風味為主的特色食品系列,特別是加快文化項目建設。文化項目建設方面,我們也做了一些嘗試,采取招商引資、技術合作的方式,加快對博物館、影劇院、敦煌大學等項目的建設,激活敦煌文化市場,這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第三是立足名城建設,彰顯城市特色。我們敦煌雖然名氣很大,地位很高,但是在經濟總量當中和先進發達地區相比還是比較弱的。加快城市建設步伐,增強旅游載體建設,顯得尤為重要。我們思路就是把城市作為一個項目來運作,經營城市,把城市作為一個景觀來建設,把城市作為一個文化載體來包裝。
第四是打造精品品牌,發展特色旅游,真正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重要龍頭旅游。在特色線路上,我們每年都要推介一些新的精品線路,完善好已有的成熟線路。
第五是,加快開發旅游特色的商品,同時改善旅游交通條件。對敦煌來講,由于我們甘肅是個狹長的地段,敦煌又處于三省的交界處,相對其他地區,旅游交通條件比較好,現在高速公路通了,敦煌火車站已經建成,敦煌鐵路已經開通,下一步敦煌到青海格爾木連接西藏的線路,現在正在勘測,設計前期準備階段,有望在明年進行全線開通。同時機場現在已經比較成熟,我們機場可以降落737、757的飛機,同時我們正在上報國家發改委,準備在飛機場的跑道上再拉長500米,能夠適應大型飛機的著陸。這些有利的措施,交通環境的改善,必將有力地促進敦煌和全省旅游的發展。我想,在這方面,我們涉及到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歡迎媒體和朋友們更多宣傳我們甘肅,宣傳我們的敦煌,宣傳我們現在發展的機遇和重要性,也相信會有更多的朋友關注敦煌,關注甘肅,因為差距也是潛力,潛力必然帶來動力和信息。作為敦煌來講,必須立足于這一指導思想,必須打造好我們全國人民心目當中的敦煌,建設好我們的家鄉。謝謝。
劉永富:敦煌的旅游業是第一產業,甘南也是第一產業。旅游業占到了GDP的37%,這已經是非常高的了。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記者:甘肅和臺灣地區在經濟文化交流方面的情況能否介紹一下?另外,在甘肅的一些臺商或者臺灣地區的企業投資情況怎么樣?我們甘肅省跟臺灣地區有沒有合作?謝謝。
劉永富:甘肅和臺灣之間有一些合作,我們有一個隴臺聯誼會,已經做了六年了,每年臺灣同胞和甘肅的人士都有一些來往。臺灣在我們這里也有投資,主要是三產方面的,有個正林瓜子,是加工的。旅游業方面也有一些,包括西王母宮、李氏宗族尋根訪祖,有一定市場但量不是很大,應該說發展的潛力還是很大的。這一次內地有13個省和臺灣開通旅游直通。我們研究了,再爭取第二批進入。
黃周會:臺灣是甘肅主要的旅游客源市場,臺灣去年到甘肅達到54360人次,是入境旅游的第一位市場,甘肅和臺灣相隔雖然比較遠,但是旅游業界關系還比較好,一個是有隴臺聯誼會,連續搞了五年,五年都有活動。另外我們連續七年在臺灣大的城市搞旅游的推介會,今年10月份還要去。臺灣同胞來了以后,對我們的旅游業和酒店管理業都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議。臺商在甘肅旅游業的投資比較少,主要集中在加工業和服務業上。
青年時訊報社記者:甘肅的旅游資源也是非常豐富的,但是對于省內的旅游景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省委省政府不知道有沒有什么好的措施?
劉永富:旅游的第一大要素就是“行”,進得去,出得來,交通便利。這方面,甘肅這些年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這些措施不是就旅游而采取的,這是整個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實施,是依靠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快來進行的。甘肅的高速路現在是有1300多公里,每年在以30%的速度在增加。總體來講,甘肅的交通條件是在改善的,交通的安全狀況應該說是好的。
甘肅的鐵路方面,今年蘭渝鐵路就要開工,也就是從蘭州到重慶的鐵路,這是一個非常大的一項工程。同時我們現在已經有了4個機場,正在研究論證準備建設的還有三個機場,鐵路、公路方面,都在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這些對改善甘肅的交通都有很大的好處,對旅游帶來的好處也會很快顯現。
江蘇電視臺記者:我是天水人,在外面非常關心家鄉的發展。我們知道甘肅的旅游業作為一個特色的優勢產業發展的出發點是什么?最后發展的目標和方向是什么?
黃周會:甘肅過去以重工業為發展龍頭,現在重工業、有色工業站的比例也很大。旅游業作為特色產業發展,也是近幾年的事情。之所以把旅游業作為特色產業發展,一是因為甘肅的旅游資源比較豐富,過去咱們不知道自然的資源還能賺錢,還能給大家賞心悅目,自己在景點跟前看得多了,不覺得那是一個商品,外地人去了,就感覺又不一樣。類似于九寨溝這樣的地貌,在甘肅和四川交界的很多山谷里都有,只是規模沒有那么大,過去把木頭砍完了,形成一條溝,有水,有寨子。九寨溝的九個寨子,海子,就是水留下的,寨子就是原住民,類似這樣的,剛才前面省長說了,粗算了一下,有230多處有待開發,所以資源比較豐富。
大家知道,甘肅的狹長地帶,東西1650多公里,沒有哪一個省有這么長的,但是南北最窄的地方只有25公里,所以這種特殊地貌造成了氣候的差異性、地貌的差異性,也造成了景點的差異性。靠南部,天水、隴南地區,就是南部的風光,出產茶葉、橘子和橄欖油,往西就是沙漠風光,山川和冰峰,景點的差異性也是發展特色產業的優勢,另外從經濟上,這些年旅游產業發展,在全省經濟發展中占的比重也在逐步增大。所以近幾年旅游產業作為全省經濟發展的特色優勢產業定位越來越準。今年開了一個旅游發展的大會,各項指標也都是增長很快的。甘肅總體上經濟相對比較慢,政府投入相對少一些,省長說了,在政府投入的前提下,還采取多種體制機制引進外資進行投入。相信過幾年,咱們的家鄉會發展得越來越好,旅游業占整個經濟發展的比重會越來越大。
祝壽臣:本次采訪活動到這里結束,謝謝三位嘉賓,謝謝各位記者。今天下午兩點半新聞中心將邀請有關企業負責人就北京奧運會上的中國科技文化企業為主題接受記者采訪,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