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乳品期待走出危機 走向健康發展之路
從我省整個奶制品行業來講,既要面對國內大品牌的擠壓,又要培育自己的消費群體。所以說,行業的發展需要多方面的支持。“現在,我們的消費者剛剛形成喝牛奶的消費習慣,一場風波又讓他們對整個行業失去了信心。”不論是達爾吉還是閆彬,都認為在這個關鍵時刻,政府應從輿論導向上引導本地消費者,食用本地產的合格牛奶,增加消費,讓企業盡快走出危機。
對于三鹿奶粉事件,雪頓和莊園自身也都采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除了嚴格按照國家的要求,加強對原料、產品的質量檢測外,兩家企業都在加大宣傳力度,正確引導消費者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同時,他們也都把目光更長遠地放在了以后的發展上。但要想突出重圍,確保產品地位,還是要在產品的策略上做些改變。
雪頓把此次事件視為提升品牌形象的一次契機,用品質說話,力爭把品牌形象的塑造和產品銷售范圍延伸至全國大部分地區。而莊園表示,他們現在還沒有考慮走向全國的問題,重要的是借這個機會,占穩本地市場,做強之后再考慮做大的問題。
乳品企業自身的戰略發展和結構調整,各有各的想法和路子。不管怎么樣,有一點大家是有共識的,三鹿奶粉事件對甘肅乳品行業來講,是危機也是契機,他們共同希望政府能加大對行業的支持,讓整個甘肅的乳品行業不僅能順利走出危機,同時也能走向有序的健康發展之路。
在采訪的最后,兩家企業的負責人都向記者提了一個要求:希望媒體能告訴消費者,不要再“談奶色變”,甘肅的乳品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可以放心喝,這是對奶農、對企業、對整個甘肅乳品行業最大的支持。(“工廠把門一關,工人一放假,就不會產生過多的成本和費用,我們怎么辦?不管奶能不能賣得出去,奶牛要吃飼料,牛奶也得天天擠,這些都是錢!這樣的情況要是再延續下去,倒奶、殺牛的結果真的很難避免。”城關奶牛場王場長憂心忡忡地對記者說。
記者詢問王場長每頭奶牛的生活成本時,王場長給我們算了一筆賬:“我們場現在有560多頭奶牛,這560頭牛當中還有一部分是不產奶的,光算每頭牛每天吃的草料就要30元,而一頭正常產奶的牛每天產的奶也就賣40元左右,我們收入的90%都變成草料喂牛了。”
王場長還給記者介紹了眼下的主要問題:500多頭奶牛每天產的4噸鮮牛奶銷路不暢。“現在大家‘談奶色變’,好像所有的奶都有毒似的,我們場的牛奶主要供給‘莊園’和‘雪頓’,但是現在喝奶的人少了,乳制品公司也就收購的少了,雖然暫時收購價還沒什么變化,但我每天都在擔心牛奶會不會被拒收。”
2006年,國家出臺政策表示將采取加大奶牛良種補貼力度、實施后備母牛補貼等八條(“奶八條”)鼓勵措施推動奶業發展。但從我省的情況來看,一些補助措施并沒有真正得到落實。王場長說他們只拿到了“凍精”補貼,其他的補助并沒有拿到。王場長還告訴記者,他們昨天接到上級通知,說以后的牛奶都要經過省質量監督局的檢測之后才能面市,而檢測的費用每天1000元,“這就加大了我們的成本,所以我們的壓力很大。”
王場長一是希望行業能走出危機,二是希望政府能盡快落實各項補貼政策,不然,“我們場真的很難生存下去了。”
小資料
9月11日,中國衛生部指出,甘肅等地報告多例嬰幼兒泌尿系統結石病例,患兒多有食用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歷史。經相關部門調查,確認為石家莊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
之后,國家質檢總局緊急在全國開展了乳品行業三聚氰胺專項檢查。結果顯示,我省40家企業生產的乳制品樣品均未檢出三聚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