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同舟三十年 傾心合力鑄輝煌
——全省統一戰線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座談會發言摘登
發揮自身優勢為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
甘肅副省長、省工商聯主席 郝 遠
30年來,我省非公有制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蓬勃發展。同時,我省進一步加強了無黨派人士的統戰工作,切實做好政治交接,無黨派人士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非公有制經濟在實踐中探索,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非公有制經濟成為全省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我省的非公有制經濟企業的數量不斷增多、規模不斷擴大、整體實力不斷增強、所處的行業也越來越多、所占經濟總量的比重不斷增大,成為拉動全省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經濟成為科技創新的生力軍,全省有科技型民營企業3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400多戶,已初步形成電子通信、生物與醫藥制造、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等5大類和23個小類組成的高新技術產業群體。非公有制經濟成為對外貿易新的增長點,“十五”期間,我省非公經濟進出口量猛增,一批專門從事進出口貿易的民營企業成長壯大,2007年我省民營企業累計進出口3.43億美元,占全省進出口總值的6.2%。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許多農民企業家立足實際,為農業產業化發展,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積極努力,在大力發展農村勞務經濟、加快城鎮建設、壯大縣域經濟、扶貧開發等方面做出了顯著成績,成為新農村建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非公有制經濟已經成為社會就業的主要渠道。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吸納了大量的下崗工人和農村富余勞動力,消化了勞動力增量和存量轉移的絕大部分,推動了我省就業結構的優化。非公有制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僅吸納了大量的新增勞動力,而且為國有企業改革分流人員創造了有利條件,使城鎮私營個體從業人員迅速增加,有效緩解了城鎮就業壓力,維護了社會穩定。
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造就了一批優秀的民營企業家。企業家隊伍整體素質得到顯著提高,高學歷者明顯增多,年齡結構趨于年輕化,思想覺悟、競爭意識、法制意識明顯加強。多年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誠實經營、依法納稅,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創造了社會財富,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并有一大批民營企業家先后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表彰獎勵。非公有制經濟企業家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一大批企業家致富不忘社會、致富不忘國家,在黨和國家需要的時候,紛紛伸出援助之手,積極為黨和國家排憂解難。一大批非公有制企業家還被推薦到各級人大、政協任職,積極為黨和國家的事業建言獻策。
無黨派人士以社會發展為己任,逐步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央和省委的高度重視下,我省無黨派人士以社會發展為己任,緊密結合甘肅省情實際,緊密結合社會發展需求,緊密結合自身特點和優勢,充分發揮無黨派人士的政治優勢、專業優勢和作風優勢,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深入調研,認真分析,建言獻策,積極行動,有效地發揮了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為加強和改進政府工作,加快構建和諧社會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通過積極參與國家政治和社會事務,無黨派代表人士隊伍迅速成長壯大,參政議政水平不斷提高,民主監督職能逐步強化,社會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無黨派人士已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主要表現在:無黨派代表人士隊伍不斷發展壯大;無黨派人士服務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無黨派人士民主監督職能逐步強化;無黨派人士促進社會和諧作用突出;無黨派人士社會服務能力不斷提高;無黨派人士創新實踐作用日益突出。
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歷程深刻說明,只有堅定不移地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之路,只有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只有堅持非公有制經濟“兩個毫不動搖”和“兩個平等”,廣大無黨派人士和非公經濟人士才能更好地發揮自身優勢,在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實踐中有所作為,并且大有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