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共濟譜華章
甘肅省政協2009年工作綜述
21份建議案和調研報告,312條社情民意簡報,106期甘肅政協信息,902件立案交辦提案,省委、省政府11位領導先后批示27次……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推進城鄉統籌、加快民族地區發展、關注和改善民生……
盤點省政協2009年的履職記錄,可謂碩果累累,無論是事關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中心工作,還是尋常百姓的上學、就醫難題,委員們為發展奔波的腳步從未停歇,為民生建言的聲音從未減弱。
這一年,面對時艱,省政協與省委、省政府和衷共濟,與群眾戮力同心,共謀大局之事,建利民之言,聚發展合力,為保持我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譜寫了新的篇章。
謀大局之事 立發展之論
2009年,是我省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堅定信心、砥礪奮進,戰勝各種困難挑戰,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的一年。回眸這一年的工作歷程,人們發現,從省上大事到百姓身邊事,都閃動著政協委員建言獻策的身影。“政協不決策,但要獻好策;政協不行政,但要議好政。”省政協常委會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始終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的第一要務,把分析研究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可行可用的應對之策作為服務科學發展的切入點,選擇具有綜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課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協商議政。
省政協對加快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進程問題十分關注,2009年年初選題時即緊扣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把蘭州、嘉峪關、金昌三市率先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調查研究確定為去年的一項重點任務。從3月初至4月下旬,省政協由5位副主席帶領3個調研組分別深入蘭州、嘉峪關、金昌,就3市率先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問題下鄉鎮、入村社、進農戶,深入開展調研,形成了《關于蘭州、嘉峪關、金昌三市率先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有關問題的調研報告》。
2009年5月中旬省政協召開十屆七次常委會議,就蘭州、嘉峪關、金昌3市率先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進行協商討論。會議期間,常委們圍繞科學制定發展規劃、建設蘭白都市經濟圈、促進酒嘉兩市經濟一體化發展、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帶動能力、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等問題熱烈討論,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建議。省委、省政府有關領導和16個省直部門負責同志應邀出席會議,聽取意見建議。會議形成的《關于蘭州、嘉峪關、金昌三市率先形成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有關問題的建議案》得到省委、省政府領導重視,許多意見建議在省委、省政府制定區域發展戰略、加快推進蘭州白銀和酒泉嘉峪關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工作的意見等決策部署中吸收采納。
我省民族地區自然條件嚴酷,經濟社會發展滯后,直接影響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局。著眼統籌區域發展,為促進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獻計獻策,是省政協年初就定下的重點調研課題。2009年6月22日至7月2日,頂著盛夏的炎熱天氣,省政協主席陳學亨親自帶隊先后深入到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舟曲縣的8個村20多戶農牧民家中,聽取介紹、座談交流、實地考察、分析研究,進行廣泛調研。與此同時,主席會議其他成員也分別帶領調研組,深入我省民族縣市,歷時半個多月,就民族區域自治法和國家省上扶持少數民族地區加快發展各項法規政策落實情況、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困難和問題等,進行蹲點調研。
2009年8月下旬,省政協召開十屆八次常委會議進行專題協商,向省委、省政府報送了一份很有分量的建議案——《關于扶持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的建議案》——就民族地區面臨特殊困難和問題的認識、免除和減少民族地區建設項目配套資金、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和財力補助、加大金融支持和扶貧攻堅力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推進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等提出了16條具體建議。“情況吃得透、問題看得準,提出的建議指導性、針對性、可行性都很強。”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作出了這樣的批示,省委將《建議案》轉發全省,要求認真研究采納,抓好工作落實。
省政協還就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隴南市鉛鋅礦資源開發、民族地區草原生態保護和建設、蘭州市南北兩山綠化、加大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力度、港澳臺僑資源利用、艾滋病防治、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體育產業發展、引洮一期工程建設管理體制、農墾體制改革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調研,委員們以赤誠之心履行職責,用堅實腳步尋求發展良策。一年來,省政協向省委、省政府報送建議案和調研視察報告21份,省委、省政府11位領導共27次作出重要批示,有關地區和部門及時提出貫徹落實的具體措施,并向省政協作了反饋。這是對省政協精心謀劃、各級政協齊心協力、廣大委員殫精竭慮的充分肯定。
建利民之言 獻務實之策
關注和解決民生問題始終是省政協工作的一個重點。省政協常委會堅持把維護和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利益貫穿于2009年工作全過程,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盡心竭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為了全力助推重大民生項目建設,組織委員對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建設情況和隴南、天水兩市災后重建工作進行了重點視察。主席會議專題聽取視察工作情況匯報,就加快工程建設進度和確保工程質量,解決好存在的困難問題和進一步做好災后重建工作進行協商討論,向省委、省政府報送了《關于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建設情況的視察報告》、《關于隴南市武都區文縣康縣和天水市災后恢復重建情況的視察報告》。
針對酒泉移民區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差、不少群眾生活仍然貧困這一問題,在組織委員和相關專家深入實地調研、與各方溝通銜接的基礎上,提出了《關于酒泉地區移民后續生產生活扶持的幾點建議》,引起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的高度重視,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就進一步加強河西特困移民扶貧工作的政策措施進行專題研究,加大了扶持力度,并將工作任務分解落實到23個相關部門和單位。另外,省政協還就有關地區重大項目建設進展情況、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廉租房建設、國有重點林區森工企業深化改革和脫貧解困等,提出思路對策,推動了有關問題的解決。
為了反映和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切身利益問題,常委會把反映社情民意的重點始終放在促進民生改善上。通過建立信息聯系溝通、編審報送和通報反饋機制,進一步暢通了信息渠道,調動了委員反映社情民意的積極性。一年時間,共收集社情民意信息312條,編發轉送《甘肅政協信息》106期,許多信息引起黨政部門的重視,一些群眾廣泛關注、社會反映強烈的問題得到解決。上報全國政協的《保護甘肅河西內陸河流域濕地刻不容緩》和《高度關注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問題》等信息,國務院及有關部委領導作出重要批示。
俯首民生察冷暖,百姓疾苦掛心間。這一年,省政協更加注意充分發揮政協聯系廣泛的優勢,把關注和改善民生努力體現到為人民群眾辦實事的具體工作之中:組織經濟界委員為舟曲縣捐建1所希望小學。聯系協調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為民族地區捐建8所希望小學。與廣東省政協聯系,選送貧困地區46名學生赴廣州華立職業技術學院接受3年免費學習。邀請廣東省醫療衛生專家和民營企業家,為甘南、臨夏等地白內障患者免費實施手術、向基層醫療單位捐贈器械和藥品。組織醫療衛生界委員,赴榆中、會寧開展“衛生三下鄉”活動,舉辦醫療講座、開展義診,服務基層群眾近千人……
探創新之路 聚發展合力
如何使提案由數量型向質量數量型轉變、提案辦理由答復型向落實型轉變?如何激發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熱情,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
這一年,省政協以改革創新、與時俱進的精神,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也提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在提高提案工作水平和強化委員主體作用上求突破、謀發展。
針對提案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重數量輕質量、重答復輕落實等問題,省政協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創新提案工作機制提高提案工作實效的意見》,指導和推動提案工作實現了提案形成機制、辦理機制、服務機制的創新發展,建立了重點提案報送省委、省政府領導閱批、主席會議成員領銜督辦、主席會議成員和專委會分別聯系重點廳局等相關制度,加大提案辦理前和辦理過程中的協商力度,把督辦提案與調查研究相結合,推動了提案的有效辦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提案網絡管理系統的建立,既方便委員及時提交提案,又及時地向社會發布提案情況及提案辦理信息,為委員提出提案和了解提案辦理情況搭建了平臺,有力地提高了提案工作效率。
創新引領政協提案工作進入新的高地,一份份凝聚著各黨派、團體和政協委員心血的提案,集中了許多經濟振興、民生改善、教科文衛體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的真知灼見被迅速上傳和采納。一年來,立案交辦提案902件,已全部辦復完畢,提案作為人民政協一項全局性基礎性工作的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制定十屆蘭外省政協委員跨區考察的實施意見,組織在白銀、酒泉、隴南、甘南的省政協委員開展跨區考察活動,親身感受改革開放30年取得的巨大成果,促進委員相互交流和學習;分5片召開蘭外省政協委員約談會,通報省政協全年主要工作,聽取委員履職情況介紹、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征詢對政協工作的意見建議。依托界別小組,召開了18次界別委員座談會,聽取意見建議,征集民情民意,充分發揮界別作為擴大社會各界有序政治參與的重要民主作用……在這共克時艱的一年,省政協推出的一個個有力舉措,使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熱情高漲,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一位委員在自己的日記本上深情地寫下了這樣兩句話:“受眾之托,當用其心、傾其情、盡其能。”“委員議政熱會堂,陳情慷慨抒佳章。列位未敢稍懈怠,一言一語意蘊長。”
回首匆匆又一年,凝心聚智促發展,省政協走過了步履鏗鏘的一年。莫道今年春已盡,明年春色倍還人。2010年的嶄新章節已漸次展開,省政協必將在探索、實踐的前進道路上書寫更加壯麗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