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隴原 拿什么留住四方游客
針對甘肅旅游業出現的一些問題,業界和相關部門思索應對之策

記者 李彥琴
西部商報訊 今年夏天隴原可以用熱鬧而繁忙來形容,2011蘭州國際馬拉松賽的余熱未退,“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隆重開幕,接踵而至的大型盛會聚焦了海內外的目光。在經濟、旅游效益逐步顯現的同時,相伴而生的“沒房、沒導游、沒車、沒票”等問題讓旅游業界有了“甜蜜”的煩惱。針對暴露出的問題,業界及相關部門開始思索應對之策。
觀察
問題一:客房緊缺 住宿價格蹭蹭漲
“員工顧不過來,我就親自上陣,這不,剛從火車站替客人換票回來。”8月16日,甘肅一旅行社老總在向記者抱怨的同時語氣中暗含喜悅。他告訴記者,最近由于游客太多,導游都成香餑餑了,之前一個優秀導游一天的傭金在50元~100元之間,如今200元~300元都請不上一個,旅游包車也很緊俏。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今年7、8月,對于蘭州市乃至很多省內的旅行社來說,注定是一年當中最繁忙的時候,地接團隊源源不斷成倍增長。業內人士稱,甘肅此前對“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的宣傳推介起到了很好的集客效應。
在欣喜于今年地接團隊量增多的同時,某旅游公司的總經理梁建遇到一件頭痛的事——訂不上客房。“我的客人需要4間房,我先后打了7家三星級、5家四星級酒店的電話,都沒有空房。”而與梁建有同樣遭遇“訂房難”的旅行社并不在少數。昨日,記者從市內各個旅行社了解到,旅游節期間,不少旅行社都遭遇了“訂房難”問題。
問題二:車票難買 游客出不去回不來
令旅行社“尷尬”的還遠不止此,緊接著在發團時又遭遇了“沒票”的困難。某旅行社的計調經理張女士告訴記者,7月中下旬至今,游客數量增加顯著。一些旅行社也是“訂單”雪片般飛來,蘭州火車站、各大汽車站運輸量也是呈現倍增的態勢。據了解,在“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開幕一周時間內,蘭州至敦煌方向的車票非常緊張,10日內的臥鋪票基本全部售完。在此之前蘭州到敦煌的火車隔日發,節會期間為了滿足游客需求,每天都發車,但任然趟趟爆滿。
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火車票的問題已經成為不少旅行社地接首要考慮的問題,甘肅絲綢之路國際旅行社一位負責人深有感觸地說,旅行社在節會期間接團后,往往還會經歷游客“出不去,回不來”的困境,特別是敦煌返回蘭州的火車票,太難買了,旅行社為此很頭疼。據記者了解,很多旅行社都表示,在接團和組團時都很謹慎,就怕接了團沒法安排,不但賺不上錢還要遭遇投訴。
問題三:內容單一 不合游客口味
游客在旅游過程中,除了對導游、住宿等有一定要求,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旅游內涵也越來越被游客所看重。蘭州水車博覽園作為此次盛會的開幕式舉辦地,也成為近期游客游覽的熱門景區之一,悠悠的古老水車坐落在母親河畔,3D大型屏幕和充滿甘肅風情的特色歌舞,吸引了無數游客駐足。在7月30日晚7時,蘭州水車博覽園門口就聚集了不少市民,想一睹我省首個3D立體實景演出,但由于水車博覽園容量有限,僅能容納1000人左右的游客入內現場觀看,最終許多市民只能抱憾而歸。據悉,3D立體風光演出《炫彩之旅》將在“十二五”期間每年在旅游旺季天天演出,力求為中外游客留下深刻影響,成為蘭州市在全國有影響的文化旅游相結合的品牌晚會天天上演。但有限的容量如何才能滿足更多的游客需求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除了接待能力稍顯薄弱外,增加旅游內涵也是留住游客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在旅游節期間,來甘旅游的一位山東籍游客在游覽松鳴巖景區后告訴記者,松鳴巖是一個很傳奇的地方,不僅因為風景秀麗,還有余音繞梁的“花兒”以及美麗的傳說。但這一切都是白天的故事,松鳴巖的夜色很美,但目前游客只能伴著松濤入睡。要是在涼風習習的夏夜,聽著“花兒”與松濤的和鳴那該多么享受。他建議,當地旅游部門開發更多的夜間旅游項目。
思考
旅游節每年舉辦一次有沒有必要?
“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不僅聚焦了海內外的目光、拉動了人們的步履,更重要的是如何通過這次節會的良好開端所帶來的“溢出”效應,進一步催生更多旅游線路的成長,帶來更多的經濟收益。來自省旅游局的消息,我省將借助“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活動深入開展的時機,每年成功舉辦“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那么,作為我省首次舉辦的國際旅游節會,是否有必要每年舉辦一次?每年舉辦是不是會使節會流于形式?今年達到了較好的經濟、社會效益,但也出現了許多問題,這些問題是否反而會對甘肅旅游產生負面影響?
我省旅游業界的知名學者、西北師大旅游學院教授王三北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建議,今后要堅持把“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辦下去,通過連續多年舉辦,形成知名品牌。對此,省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鄭本法卻并不支持,他認為全省首次舉辦的此次重大旅游節會是非常必要的,也達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每年舉辦“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沒有必要,建議可每2年~3年舉辦一次。
30多項活動是否會有“撒胡椒面”之嫌?
“這次來甘肅就是沖著旅游節來的,如此大規模的節會確實讓我感覺到了興奮,尤其是開幕式的表演讓我記憶猶新,但是經過一個月以后,我發現30多項活動怎么大多數感覺和我去年來的時候的一樣,沒有什么創新,而且節目單一單調,銜接不起來,給人感覺很散……” 來自北京的資深“驢友”劉陽在結束了他的甘肅行之后,卻有了這樣的感嘆!對此,西北師范大學旅游學院院長把多勛認為,要把“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作為一個品牌保留,但重要的是不能再舉辦這樣綜合性的節會了,要突出主題,建議舉辦如紅色旅游行、彩陶文化旅游、大漠戈壁體育游等幾個主題鮮明的節會,既突出了甘肅旅游的特色,也避免了各市州舉辦沒有必要的旅游節會。
建議
開發旅游項目 把旅游節辦成游客節
“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的舉辦,除了其本身的意義外,延伸意義還在于引發我們更好地思考我省旅游業的現狀和問題。”西北師范大學旅游學院院長把多勛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應該看到,此次旅游節的效應的非常明顯的,從7月~9月,全省旅游人數、旅游收入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到兩翻。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應該理性認識我們的不足,比如說基礎建設落后,整個產業的體系建設滯后,大的旅游產業體系仍在萌芽階段。這就決定了旅游接待總量和可提供空間有限,這就是為什么游客多了矛盾也多了的根本原因。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也是甘肅旅游界的“大考”,是從產業、基礎設施、服務等各個體系的全要素短缺,沒有哪一次考驗像這次一樣嚴峻。通過這次“大考”,可以發現全省旅游存在的問題,從而積極應對。
對于今后旅游節的發展,王三北教授提出了如下建議,除了要將“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形成知名品牌外,還建議節會內容設計要更加關注游客,把旅游節辦成游客節。同時,要和重要客源省份共同組織一些互動性活動,擴大節會效應。省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鄭本法則建議政府正面引導,握緊拳頭打組合拳,提升旅游節的品味,打造少而精的王牌旅游節會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