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中國青年報刊出《衛生廳長能在政府網站推廣豬蹄治病嗎》和《豬蹄治病有沒有科學依據》兩篇報道,以甘肅省衛生廳廳長劉維忠在政府網站和微博上推廣民間偏方為由,多方采訪相關專家,探討官員在政府網站、個人微博上如何定位等問題。
報道發出之后,引發了社會的廣泛討論。
劉維忠廳長本人也表示感謝媒體的報道,并已糾正不當行為。
廳長自稱不當并改正
本報報道提及,甘肅省衛生廳網站首頁首條即為媒體刊發的劉維忠文章,左側上部,十三條“領導講話”信息,標以“劉維忠”的有十條,包括劉維忠撰寫的《甘肅醫療衛生系統開微博的實踐與探索》、《關于欠發達地區醫改的中醫之路》等文章。
報道刊發的當天,劉維忠在微博上寫道:“我在衛生廳網站發文章和在微博發單驗方確有不當之處。自己在這方面經驗不足。歡迎廣大網友繼續對甘肅衛生工作和中醫發展提出寶貴意見。”
截至記者發稿時,甘肅省衛生廳網站已發生了變化:首頁頭條欄目不再有劉維忠相關文章內容;“領導講話”欄目十三條信息中,標以“劉維忠”的僅四條;劉維忠署名文章未出現在該網站首頁。
廳長如此表態和做法,被很多網友認為“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今天本報就此約訪劉維忠,他婉拒說,“甘肅醫改剛起步,怕因我的言語不當影響甘肅醫療事業。”
不過,劉維忠并未因此遠離微博,有網友提出與甘肅醫療有關的疑問,他仍在更新、回復。在對本報表態的微博發出后,有網友提出其中兩處錯字。今日8時,劉維忠公開回復網友說:“對不起,粗心了。”
電子政務平臺該怎么用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表示,劉維忠廳長不僅迅速公開表態,還撤銷了衛生廳網站上的文章,非常值得表揚。“官場常見的情形是官員死不認錯。像劉廳長這樣能馬上公開道歉改正的,很不容易。”
“這幾乎是首次有官員如此坦誠反應。”竹立家說。
在本報此前報道中,對衛生廳網站能否刊登廳長署名文章及民間偏方的問題,竹立家曾表示,這是典型的公權力越權,衛生廳網站作為電子政務平臺,不是一把手發言的博客。
竹立家致力于研究電子政務平臺多年。他告訴本報記者,官員微博應怎么寫,政務平臺應怎么搞,由于國務院沒有出臺具體管理條例,導致眾說紛紜。有的官員將這套花費不菲的系統棄之不用,而另一些官員則又很重視,乃至出現不恰當的探索,應引起重視。
竹立家指出,全世界的電子政務平臺都是一樣的,應發揮三個功能。首先,這是政府權力公開透明的平臺,是政府發布政策和安民告示之地;其次,這是政府與群眾交流和溝通的平臺,群眾的要求和愿望再次與政府產生互動,最終推動政策必須讓群眾滿意;最重要的一點是,這也是政府與群眾協商公共事務的平臺,一起推動公共事務前進。
劉維忠曾表示,電子信息平臺是貫徹政府理念的平臺,是指揮工作的平臺,其效果比發文件要快、要廣。他一貫重視辦公自動化的運用,并將其觸角伸到鄉一級,出臺措施后可以迅速推廣。
本報記者在甘肅省衛生廳網站上看見多種鏈接,有醫療機構綜合督查信息管理系統,還有視頻欄目、曝光臺等多種欄目。
這些做法受到竹立家贊賞。在他看來,專業管理部門愿意關注交流平臺非常好,可以與公眾互動,并在同專業、同行業內開展交流,是值得借鑒的創新之舉。
不嚴謹的推廣導致對中醫的認識庸俗化
本報此前的報道還探討了豬蹄治病到底有沒有科學性、衛生廳長能否發布這些信息等話題。對豬蹄治病的話題,劉維忠沒有回應。此前他曾表示,親自見證了一些藥方或食療辦法的“奇效”,并以此為例證,發展中醫。
網友“bysdyrmyy041”表示,劉廳長是為甘肅醫藥發展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中醫和基層醫療發展等,但一些具體做法有點過度。衛生廳對中醫發展,重點在于制定扶持政策、建立長效體系。劉廳長不是中醫大夫,沒有中醫處方權,發布中醫驗方本身就有非法行醫之嫌。
究竟以何種態度或方式來對待中醫?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曹洪欣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要謹防不懂中醫的人玩弄中醫理念。西醫學從治病到治人,而中醫的理論與實踐是治人,從整體看人的形神統一,再到個體治病,把人的結構、功能與精神、意識、思維活動,抗病能力與病邪侵襲有機結合考慮。他提倡結合西醫診斷中醫治療的辦法,以中西醫結合發揮醫學對人的實踐。
“中醫和西醫的關系并非對立,而是世界醫學和地方醫學的關系。”致力于醫學史研究的專家、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社長袁鐘告訴本報記者,在古代,各地醫學得到發展,其中古羅馬醫學和古希臘醫學比較強勢,進而發展為世界性醫學的主流,其他地方如印度、埃及等地的醫學,就成了輔助手段,形成文化的一部分。國人對中醫的感情可以理解,因此要努力將中醫融匯進世界醫學。“西醫和中醫不能互相代替,應該把中醫看作世界醫學的一部分,作為全人類文化寶藏加以保存和開發。”
袁鐘以青蒿素為例解釋說,青蒿素治療瘧疾的發現被公認為是“中國過去一個世紀中最重要的兩項來自中藥的藥物發現”。這樣的發現,就是以現代科學,特別是西醫的研究方式,對中藥中的化學成分得出突破性發現,從而給全球瘧疾病人帶來福音。
“不嚴謹地推廣中醫,會暴露中醫的弱勢,導致民眾對中醫認識的低俗化、庸俗化。”袁鐘說,中醫應該有科學發展的概念,目前對中醫的批評,要注意促進中醫的發展。
本報北京10月3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