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和諧社會穩固基礎
——我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綜述
本報記者 朱婕
一聲“新市民”,使外地來蘭創業務工人員多了份認同感與歸屬感。
每月的退休金,使榆中縣三角城鄉三角城村的老人們少了許多后顧之憂。
“愛心卡”、“愛心超市”,使城市社區困難居民感到絲絲溫暖。
“百姓文化站”、“志愿服務站”近在身邊,為群眾分憂解難。
“12345”市長公開電話、“12358”價格投訴熱線,隨時傾聽群眾心聲。
……
五年來,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高度重視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始終將其擺在重要位置,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突出工作重點、加大保障支持、強化措施要求,有力地推動了工作的開展,為我省經濟社會跨越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重民生 提高政府服務能力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推進社會管理體制創新”;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健全社會管理格局,健全基層社會管理體制”。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先后采取了一系列重要舉措,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在積極出臺服務管理政策措施,創新制度機制,加強部門協調和力量整合的同時,采取了試點先行、典型引路的辦法,推薦嘉峪關市為全國社會管理創新試點地區,確定14個縣區為全省的試點地區,深入推動社會管理創新。
在黨委、政府領導下,各試點地區緊密結合當地實際,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進,緊緊抓住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問題,完善體制機制、強化工作措施,實施重點推進,全面提升社會管理效能。
蘭州市城關區著力打造“十大民生率先工程”,有效緩解了上學難、看病難、就業難、養老難、住房難等社會問題;嘉峪關市注重改善民生,2007年以來,累計辦理涉及群眾就業、醫療、社保、居住環境、生產生活等方面的惠民實事共97件;酒泉市肅州區健全基層綜治、文化市場監管等“五大組織”,夯實社會管理基礎;張掖市甘州區積極探索、實施“一刻鐘社區服務圈”,讓居民在一刻鐘內享受到政務、餐飲、家政等社區服務;甘南州夏河縣結合全縣“十二五”規劃,確定了30個重點建設項目,注重加強基層組織力量。平涼市華亭縣推出“八項創新”,在地企聯動管理、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等方面探索路徑,創新模式。
實踐表明,著力解決與廣大人民群眾關系最密切的問題,讓人民群眾成為最大受益者,將會進一步夯實社會管理的基礎。
人性化 零距離服務流動人口
今年春節剛過,蘭州市城關區酒泉路街道專門為外來人口舉行了一場免費招聘會,文秘、理貨員、收銀員等百余個崗位吸引了近千名外地來蘭人員應聘。
來自重慶的劉渝芳順利被一家企業聘為文員,她說:“以前都是自己到處跑著找工作,現在政府提供平臺給予熱情幫助,感覺真不一樣。”
這僅是五年間我省各地對待流動人口的態度和理念發生變化的一個縮影。
在蘭州市城關區酒泉路街道,轄區5個社區均成立了“新市民服務中心”,對外來人口在就學、勞動保障、計劃生育、司法調解等社會管理方面,實行“居民待遇”。
白銀市平川區加強對流動人口的日常服務,通過多種途徑幫助外來人員解決就業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嘉峪關市針對流動人口推行“單位管理法”,依托用工單位建立“民工之家”。酒泉、張掖、甘南、平涼……各地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的各項新舉措不斷推開。
不僅是流動人口,一些特殊人群也感受到了人性化管理的溫暖。幫助刑釋解教人員解決就業和生活困難,讓他們順利回歸社會;建立志愿者教育感化隊伍和社區幫扶隊伍,依靠基層組織對他們進行社區矯正,減少重新違法犯罪……五年來,全省各地積極把以人為本、服務為先貫穿于社會管理工作的各個領域,不斷提升服務管理水平,努力適應社會發展進步趨勢。
促和諧 構建公共安全體系
在我省一些城鎮社區,活躍著這樣一批“樓院長”,他們是方針政策的“宣傳員”、社情民意的“信息員”、鄰里糾紛的“調解員”……很多居民習慣了有煩心事找“樓院長”嘮一嘮,有困難找“樓院長”幫個忙,有糾紛找“樓院長”評評理。
小小“樓院長”,讓服務和管理觸角延伸到最基層,實現矛盾就地化解、訴求及時回應、服務更加貼心、關系日益和諧。
這是我省城鄉社會管理創新的典型一例。
著眼于增強社會治安防控能力建設,省財政從2011年開始,增設6個社會管理方面的專項預算,年投入1.2億多元,用于建立街道監控體系、提高專職隊伍的工資補助、對解除勞教人員進行過渡性安置、管理流動人口、救濟部分未破刑事案件受害人及建立社會救助基金,保障和支持我省社會管理重點工作順利開展。
針對各類重大自然災害頻發、并發,我省在地質災害易發高發的9個市州的48個縣市區先行建立村級災害信息員隊伍,涉及1.02萬個行政村。
在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管理方面,我省建立健全了《甘肅省集體合同條例》等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法規政策體系;推行廠務公開,平穩實施勞動合同法,各非公企業組織通過工資集體協商、職工代表大會、加強安全生產、建設企業文化等途徑,積極參與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創建活動。
數字化 引領社會管理創新
“轄區發生突發事件,信息可以在第一時間傳至相關部門。”在蘭州市七里河區西湖街道“三維數字社區”,工作人員輕輕點擊鼠標,演示信息傳遞模式和“以人找房”、“以房找人”等內容。
西湖街道“三維數字社區”包括三維地理信息、三維全景視頻監控、黨建管理、城建城管、環境保護、無線政務、民情通呼叫等系統,存有上千萬條信息數據,真正實現了資源共享。
五年來,我省通過信息化建設引領社會管理創新,各地社會管理創新亮點頻頻。嘉峪關市“雄關天網工程”把監控系統向鄉鎮、街道、企事業單位、居民小區延伸,努力實現監控系統的有效覆蓋;張掖市建立“電子地圖”,把居民電話號碼植入社會管理信息庫,通過電話呼叫便可定位居民住址。酒泉市肅州區打造公共安全網絡,加強交通、消防、生產、食品、衛生、校園安全工作。
五年來,我省不斷創新網絡社會管理,促進政府和網民之間的理性溝通,切實保障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目前,網上婚姻登記、網上繳費、網上法律咨詢等都已在我省社會管理創新中付諸實踐。這些服務事項使群眾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高效率的創新服務。
進入“十二五”,踏上新征程,社會管理面臨全新的挑戰和機遇,同時被賦予新的歷史使命。我省必將在新一輪社會管理創新實踐中演繹更多的精彩,為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全面營造更為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