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文化資源大省,甘肅的文化資源具有歷史悠久、種類齊全、品位高、稀缺性和獨占性突出、市場潛力大等許多優點。包括歷史文化資源、民族文化資源、紅色文化資源,以及被人類賦于靈動的自然風光資源等等。如果編制一份甘肅文化資源的圖譜,其中最為璀璨奪目的當屬歷史文化資源。漢唐時期,甘肅經濟繁榮、社會穩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化的發展與交流。絲綢之路在甘肅延續了1000多年,其實質是中外文化、各民族文化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廣泛深入的交流,從而推動了整個社會生產規模的擴張,商貿物流發展,消費需要提升和科學技術進步與共享。雖然文化資源稟賦十分優越,但我們長期忽視了對其開發利用,形成了文化資源大省和文化產業弱省并存的被動局面。我們應充分認識甘肅文化資源的重要性,發揮文化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轉型跨越的支撐作用。
從產業發展趨勢來看,21世紀是文化產業的時代,依托文化產業是解決甘肅發展轉型跨越的有效途經。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產業已成為許多發達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支柱性產業。一個國際傳媒公司擁有的產值可抵一個中等國家的GDP,做到“富可敵國”。信息時代的發展結果,將是文化產業占據經濟份額的大部分。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國在強調合作的同時,競爭越來越激烈。要擴大自身的影響力,傳播自身的價值觀念,基于文化力的國家軟實力是其靈魂。發展文化產業,符合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根本利益。隨著生態破壞、環境污染、資源枯竭問題日益嚴重,提倡低碳生活,轉變發展方式,建設節約型社會已成共識。甘肅生態脆弱,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矛盾突出,以文化產業為突破口,就能做到趨利避害,為甘肅轉型跨越發展找到一條可行之路。
發展文化產業,需要深化體制改革與制度創新,需要中央政府進一步明確的支持,需要全社會的參與與全省人民共同的努力。要緊緊抓住文化產業發展的難得機遇,讓政策優勢變成發展優勢,建設文化大省。國家政策層面,對甘肅發展文化產業十分支持,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更帶來了發展文化產業難得的歷史機遇。要通過文化產業集群,做大做強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必須整合文化產業資源,實現規模化、集團化、園區化和專業化。在文化資源最為集中的蘭州市、酒泉市、天水市建立輻射和吸引力強的文化產業園,打造區域文化發展中心,培育文化產業發展的人才市場、資本市場、技術市場。策劃和實施一系列立足甘肅文化資源、體現甘肅文化特色、具有良好的經濟與社會效益的文化項目,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美譽度的文化品牌,吸引文化產業發展的各種要素向甘肅的集中。同時,建立文化產業開發的示范區,為推進甘肅文化產業的發展打造良好的平臺。要創新文化產業發展模式,搶占文化產業發展制高點。發展文化產業,需要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發展,建立科學的市場投融資管理體制,吸引企業資本、民間資本向文化產業的流動。開拓文化市場是發展文化產業的關鍵,應通過市場化運作,將省內優秀的文化產品提升為優質的文化商品。文化產業主要依靠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賦開發文化資源。所以,文化產業發展過程就是培養優秀文化企業家、打造高端文化人才的過程。 (作者系省委黨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