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日報蘭州11月28日訊 (記者伏潤之)為深刻吸取青島“11·22”特別重大事故教訓,今天上午,省工信委召集全省14個市州管道保護工作主管部門、中石油在甘8家輸油氣管道企業以及甘肅中石油昆侖燃氣公司負責人,緊急部署我省油氣管道安全保護工作。
我省是全國石油天然氣管道線路最長和最密集的省份之一,境內已建成西部管道、西氣東輸和蘭成渝等14條輸油氣管道,達8000多公里,年輸送能力為原油2500萬噸、成品油3000萬噸、天然氣200億立方米,途經14個市州、56個縣(市)區、179個鄉鎮、678個村社,是國家西部成品油和原油的能源樞紐中心和能源大動脈,也是安全隱患的壓力帶。近年來,公路、電力和開發區建設項目損害管道事件呈上升趨勢。
為進一步做好油氣管道安全工作,省政府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切實落實地方政府屬地監管和行業主管部門直接監管責任,(轉3版)
(接1版)把安全生產的壓力傳遞到相關企業,抓緊對全省輸油氣管道、油庫、石油加工、城市燃氣等開展一次安全專項檢查。檢查的重點是老舊輸油氣管道、距離生產生活設施和市政管網較近的輸油氣管道、煉化企業、油庫和過去監管中已經發現存在嚴重隱患的管線。檢查方式包括企業自查、部門檢查、政府督查。各輸送管道業主單位及運行管理單位要認真開展自查自糾,突出重點場所、要害部位、關鍵環節,對排查出的隱患列出清單、立即整改,做到責任、措施、資金、期限和應急預案“五落實”。
省工信委有關負責人指出,管道保護工作要切實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從源頭杜絕違法占壓和第三方施工傷害問題,同時規劃、建設、國土、安監、環保、交通等相關部門要落實管道保護責任。管道建設、施工、運營單位要加強協調溝通,強化管道安全監測、完善巡護工作,對安全隱患要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及時處置。要加大《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的宣傳貫徹,落實各法律主體責任,逐步建立政府、企業、公民共治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