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三件文物將登上《國家寶藏》
銅奔馬、《驛使圖》畫像磚及人頭形器口彩陶瓶入選
近日,記者從甘肅省博物館了解到,《國家寶藏》第二季正式啟動,甘肅省博物館館藏銅奔馬、《驛使圖》畫像磚、人頭形器口彩陶瓶3件文物入選。這3件即將亮相的文物,具躍然之姿、蘊古樸之感、顯精妙之心,是甘肅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據了解,銅奔馬是東漢時期青銅器,通高34.5厘米,長45厘米,寬13.1厘米,重7.3千克,屬于國家一級文物,1983年被確定為我國旅游標志,是絲綢之路精神的象征,曾多次作為中國優秀文物的代表出國參展,得到高度贊譽。銅奔馬于1969年10月在武威雷臺漢墓出土,設計構思巧妙新穎,藝術造型精煉優美,鑄造工藝卓越精湛,擁有“馬踏飛燕”“天馬”“馬超龍雀”等美稱。
《驛使圖》畫像磚是魏晉時期壁畫磚,磚長35厘米,寬17厘米。《驛使圖》畫像磚是嘉峪關新城堡魏晉墓群出土文物中保存最好、最具代表性的墓室壁畫磚,描繪了驛傳通行的場景,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其驛使圖寫實場景,是中國郵政標志。
人頭形器口彩陶瓶是仰韶文化中期的彩陶,瓶高32.3厘米,瓶口4厘米,底徑6.8厘米。1973年在甘肅秦安大地灣出土的人頭形器口彩陶瓶屬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塑造了一位端莊、典雅、古樸、大方的美女形象,把人頭與葫蘆瓶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情趣生動,體現出遠古先民對自身力量的初步認識和藝術再現的能力。從制作手法上看,這件彩陶瓶上的圓雕人頭像已運用了雕鏤、貼塑、刻畫等不同的雕塑手法。(記者譙喜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