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民心相通之橋 筑牢人文交流之基
——記甘肅省國際交流員研習班項目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富貴
甘肅省著眼加強人文交流互鑒,促進各領域務實合作,提升對外交往水平,于2006年啟動實施了甘肅省國際交流員研習班項目,搭建起甘肅同世界交流合作的民心相通之橋。
近年來,研習班項目聚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聚焦全省國際友好城市、聚焦人文交流,秉持絲路精神有力涵養了國際人脈資源,培養知華友甘力量,促進互鑒交流和互利共贏,已成為我省國際人文交流合作的一張亮麗名片。
精準選拔學員 服務開放發展
交流員選拔培訓立足于實現人文互鑒交流,助推民心相通,服務開放發展。堅持以項目為導向,以質量為牽引,由省政府外事辦牽頭負責,將招生指標分配到省直機關部門、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由各單位推薦學員,省政府外事辦統籌確定名單。
在交流員國別選擇上,注重服務甘肅對外開放和國家總體外交。優先考慮“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同時,借力中聯部、外交部、上合組織秘書處、部分我駐外使領館等對外資源優勢,確保交流員國別的廣泛性、行業的代表性以及合作的針對性,真正把有熱情、有想法、有項目的外國友人邀請吸納進來,讓他們“奔著交流合作而來,帶著友誼和項目而歸”。
自2006年以來,共有來自五大洲62個國家的335名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和商界精英代表參加研習班項目。他們親眼目睹了新時代中國發展成就,聆聽了中國發展故事,激發了推動合作的濃厚興趣。
交流員不僅僅代表個人,更代表著自己的國家;省政府外事辦不僅僅代表著甘肅,更代表著中國。如何讓遠道而來的朋友感受中國的友好與尊重,省政府外事辦堅持于細微之處著手,以人文關懷傳遞真情。
尼諾·曼庫索是加拿大沙威尼根市文化中心物流經理,當得知自己被選為甘肅省國際交流員研習班學員時,“心情非常激動”。但“一想到自己是加拿大的唯一代表,內心變得越來越焦慮。”當他抵達蘭州入住公寓時,發現房間門上張貼著加拿大國旗,“一看到國旗,就感到無比的親切。”尼諾·曼庫索說,工作人員周到細致的服務,讓我們感覺像是在自己國家一樣。
省政府外事辦有關負責人表示,從交流員的邀請錄取一直到結業儀式后的送機等諸多環節上,大家精心做好每一個細節,真正以誠感人、以心暖人、以情動人,展示中國作為禮儀之邦的文明友好。
創新辦班模式 提質量重成效
一個月時間里,如何讓交流員全方位了解中國、了解甘肅。省政府外事辦堅持課程設置突出針對性,信息傳遞突出互動性,培訓形式突出實踐性,努力提升培訓質量和效果。
授課方式上,邀請省直機關、企事業單位負責同志和省屬高校、科研院所知名專家學者作輔導講座,系統介紹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民族、宗教、外交和甘肅的風土民情、經濟社會發展等情況,突出宣傳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黃金段建設。課程英語授課率達到80%以上。就交流員感興趣的話題開展課堂研討,邀請在甘工作的外國人參與討論,讓交流員多視角了解甘肅。
實地考察是了解甘肅最真實最直接的方式。在省人大、省政協參觀并進行座談交流,使交流員對我國政治制度,尤其是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民主選舉制度、多黨合作及民主協商制度有了全新認識;走進甘南藏族自治州、臨夏回族自治州,體驗了甘肅多樣的民族風情以及和諧融洽的民族關系;走訪敦煌、嘉峪關、天水等歷史文化名城,領略中華文化的厚重底蘊及甘肅歷史文化的悠久;深入城市社區和農村,了解基層社會治理、百姓日常生活以及農村脫貧攻堅所取得的顯著成就;考察企業,感知中國創新發展力量和甘肅的無限商機……
來自北馬其頓共和國的交流員埃格瑞姆·穆塔扎尼說,“甘肅之行顛覆了我的認知, 這里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和旅游資源,到處充滿生機與活力。”談到參加研習班的收獲,來自尼泊爾的交流員彼喀什·達喀爾表示,通過鄉村實地考察,了解了中國政府為脫貧攻堅所做的努力和采取的措施,以及甘肅省政府和各級地方政府是如何攜手合作,從根本上消除貧困的。
推進務實合作 同奏絲路交響
每位交流員就是一座友誼之橋、聯絡之橋、合作之橋,每一期研習班的結業標志著更多務實合作的開啟。
——產能合作方面,先后促成我省與日本秋田縣、美國俄克拉荷馬州、新西蘭克賴斯特徹奇市等開展人員培訓及綠化項目;助推金川公司在印尼開發紅土鎳礦項目,推動多家甘肅企業參與中國-白俄羅斯工業園建設等。
——教育合作方面,推動我省高校與美國俄克拉荷馬州中央大學、新西蘭坎特伯雷大學、俄羅斯奔薩國立師范大學等國外多所高校建立校際合作關系。
——中醫藥推廣方面,促成我省先后在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烏克蘭等國家建立中醫中心和岐黃中醫學院,并與摩爾多瓦、俄羅斯等七個國家建立醫療人才培訓交流機制。
……
與此同時,回國后,交流員們還通過講座或在當地媒體發表文章等方式講述中國故事,傳播甘肅聲音。巴基斯坦伊斯蘭堡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胡拉姆·阿巴斯,在巴基斯坦《每日新聞》上發表文章,闡述甘肅在中巴經濟走廊和“一帶一路”倡議等重大戰略中占據核心位置,呼吁巴基斯坦在農產品、中醫藥和風光電清潔能源等領域同中國展開合作。來自德國的交流員,北德記協主席、自由撰稿人瑪麗娜·福瑞德也在德國媒體上為宣傳中國和甘肅發聲。
此外,為了生動記錄交流員在體味甘肅從而觸摸中國后的真情實感,每期研習班結業時,省政府外事辦將大家撰寫的心得體會編印成中英文版的《相遇甘肅》一書,通過交流員將甘肅故事帶到世界各地。此書也得到了中聯部、外交部、我駐外使領館及社會各界的好評。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乘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東風,甘肅一如既往秉持人文交流與經濟合作共同推進的理念,以國際交流員研習班項目為平臺,促成越來越多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項目在甘肅開花結果,再現古絲綢之路的文明之光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