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創造新偉業——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黨組織書記專訪】
深刻把握黨的二十大的戰略部署 全面推動全省發展改革工作再上新臺階
——訪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康軍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曹立萍
“作為全省經濟綜合管理部門,省發展改革委將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把握黨的二十大關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政方針和戰略部署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按照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描繪的發展藍圖,實施‘四強’行動、做好‘五量’文章,推動構建‘一核三帶’區域發展格局,打造全國重要的清潔能源及新材料基地、西北地區重要科創中心、現代寒旱特色農業高地、‘一帶一路’開放樞紐和西部生態安全屏障,加快推動綜合經濟實力實現新躍升、綠色轉型發展取得新突破、人民生活水平邁上新臺階。”近日,黨的二十大代表,甘肅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康軍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
康軍表示,省發展改革委將重點從三個方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
一是圍繞國家所需,在落實重大戰略上作出新貢獻。始終把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同推動甘肅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充分發揮資源、能源、通道優勢,不斷塑造甘肅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更深層次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發揮甘肅省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作用,進一步促進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民心相通,積極開展實質性、多領域合作,穩步推進蘭州國際班列集結中心、蘭州中歐回程班列分撥中心建設,加快蘭州、酒泉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和蘭州、天水、張掖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加強與青島港、天津港等海港合作,常態化開行鐵海聯運班列。持續推動更多外貸項目落地見效,穩妥推進省內更多的企業走出甘肅。全面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緊盯“雙碳”目標,大力推進黃河流域蘭西城市群甘肅片區生態建設行動,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雙碳”戰略政策體系,引導能耗資源向低耗能高產出項目配置。持續推進祁連山等重點地區生態環境保護,不斷夯實筑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的根基。扎實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持續抓好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重點任務,統籌推進民族地區、革命老區、邊境地區等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發展。加快蘭西城市群重點項目建設,積極推進蘭州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連點建設。進一步改善園區基礎設施條件,圍繞主導產業積極引進好項目、大項目,發揮好產業集群效應。有序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實施強縣域行動,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是圍繞人民所盼,在增進民生福祉上邁上新臺階。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努力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改革發展成果。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把擴大內需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搶抓國家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重大機遇,積極謀劃實施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夯實基礎設施投資增長后勁。通車運營銀蘭高鐵甘肅段,加快推進中川機場T3航站樓連接線、西寧至成都鐵路(甘肅段)、蘭州至合作鐵路等重大項目建設進度,爭取蘭張三四線武張段、平慶鐵路、白龍江引水工程等項目盡早開工建設,構建覆蓋城鄉、功能完備、支撐有力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質量水平,圍繞托育、學前教育、縣域普通高中、養老、醫療、住房等領域,不斷增加人民群眾負擔得起的普惠性服務供給。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繼續加強對糧油、肉蛋、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及鋼材、有色金屬、煤炭等大宗商品的市場巡視和價格監測,及時采取措施,有力有效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嚴格執行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組織向困難群體發放價格臨時補貼,堅決落實各類社會救助和保障制度。謀劃共同富裕政策舉措,著力促進居民增收,不斷提升人民生活品質。
三是圍繞甘肅所能,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展現新作為。立足我省的資源、區位、文化、產業等優勢,以強科技、強工業為主要抓手,堅持傳統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兩手齊抓,著力優化產業布局、提升產業層次、擴大產業規模,切實筑牢高質量發展的底盤和支撐。堅定不移推進科技創新,充分利用我省良好的科技基礎,積極對接國家戰略需求,集中力量支持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著力打造西北地區重要的科創中心。再布局建設一批國家和省級創新平臺,引導創新資源聚集,推動各類創新平臺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增強產業創新支撐能力。提質增效優勢產業,加快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持續推動工藝技術進步,實現規模、質量、效益同步提升。突出重點產業和骨干企業,推進石油化工產業延鏈補鏈,推進有色冶金產業高端延伸,推進煤炭建材產業精細精深發展,推進鉆采煉化、電工電氣、數控機床等裝備制造產業加快升級。做大做強新興產業,聚焦半導體材料、氫能、儲能、電池及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優化布局、強化扶持,加快構筑產業體系新支柱。發揮和鞏固新材料產業比較優勢,在重點領域不斷推出高端拳頭產品。搭建產學研創新和產業孵化平臺,打造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加快推動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加快外送通道和抽水蓄能項目建設,著力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