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創造新偉業——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黨組織書記專訪】
深刻理解黨的二十大的決策部署 堅定不移推動全省住建事業高質量發展
——訪省住建廳黨組書記、廳長蘇海明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杜雪琴
“黨的二十大是在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在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近日,省住建廳黨組書記、廳長蘇海明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全省住建系統將堅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在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上狠下功夫,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結出碩果。
“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為我們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必須以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繼續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堅定不移在推動全省住房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上謀實見效!碧K海明表示。
一是聚焦“房住不炒”定位,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圍繞“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繼續堅持因城施策、分類指導,堅定不移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按照穩預期、控供給、擴需求的總體思路,穩妥實施房地產長效機制,落實落細城市主體責任,強化省級監督指導責任,指導各地因城施策加大供給端和需求端政策調整力度,保障剛性住房需求,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調控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增強調控政策的協調性、精準性。用足用好調控政策工具箱,合理引導預期,恢復市場信心。
二是聚焦住有所居目標,推動住房保障制度體系建設。圍繞“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加快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優化供應結構,增強保障能力,努力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規范發展公租房,堅持實物保障和貨幣補貼并舉,實現城鎮低收入家庭應保盡保。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落實土地、財稅、金融等支持政策,著力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難。積極支持人口流入集中且房價相對較高的城市發展共有產權住房,幫助有一定經濟能力的城鎮無房家庭購買共有產權住房。推動產城融合和職住平衡,加快建立與人口規模、產業結構相匹配的住房供應體系。有效發揮住房公積金作用,積極擴大公積金制度覆蓋面,持續調整優化提取使用政策,助力租賃住房建設,讓更多群眾受益于住房公積金制度。加快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重點對滿足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的市政配套基礎設施進行改造提升,因地制宜改造完善便民利民公共服務配套設施,改善老舊小區群眾的居住環境和生活質量。穩步推進城鎮棚戶區改造,堅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把好政策標準和改造范圍,落實土地供應、稅費減免、融資貸款等支持政策,完善公共服務和配套基礎設施,加快棚改安置住房竣工入住,改善棚戶區居民的住房條件和居住環境。
三是聚焦新型城鎮化戰略,推動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圍繞“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持續開展城市更新和鄉村建設行動,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以城市體檢評估為基礎,順應城市發展規律,推動城市建設從粗放型外延式發展轉向集約型內涵式發展,將建設重點逐步轉向以提升城市品質為主的存量提質改造。開展城市生態修復,推進國家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加大城市黑臭水體和內澇治理,完善城市綠地系統,促進城市與自然融合共生。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更新改造,實施市政老舊管網改造和排水防澇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公用服務和安全韌性水平。加快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樹立“全周期”城市管理理念,提升城市運行管理效能和服務水平。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立足鞏固拓展脫貧攻堅住房安全保障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推進農房和村莊現代化建設。實施農房質量安全提升工程,深化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打造功能齊備、設施完善、生活便利的美麗鄉村升級版。
四是聚焦綠色低碳發展,推動建筑行業轉型升級。圍繞“推進建筑領域清潔低碳轉型”,積極推動全省建筑產業向技術先進的現代產業、節能減排的綠色產業和支撐力強的支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穩妥推進建筑領域碳達峰行動,持續開展綠色建筑創建行動,推動建筑全壽命期綠色低碳發展,推廣星級綠色建筑,規模化發展超低能耗建筑,推進既有建筑綠色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開展近零能耗建筑試點示范。積極推動建造方式綠色化、工業化、信息化、集約化、產業化,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拓展裝配式建筑應用。推動落實我省支持建筑業企業發展的若干措施,鼓勵企業通過聯合兼并、股份合作等方式做大做強,加快培育大型綜合性企業集團,支持非公有制企業發展,引導中小企業做專做精,鼓勵企業向上下游產業延伸,形成“突出主業、適度多元”的產業發展格局。加快產業結構、建造方式改革創新,積極推廣工程總承包和全過程工程咨詢,推進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健全新型建筑工業化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監管體系,支持發展總部經濟區和建筑產業園區,引導優勢建筑業企業拓展省外海外市場,打造建筑經濟新的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