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工 作 報 告
——2010年1月8日在甘谷縣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甘谷縣縣長 賈忠慧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建議。
2009年政府工作回顧
2009年,是我縣面對諸多困難和挑戰,奮力保持經濟社會較快發展的一年。一年來,縣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動力,團結帶領全縣人民,堅定信心,迎難而上,銳意進取,圓滿完成了縣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預計全縣實現生產總值29.2億元,增長15.45%,其中:第一產業8.3億元,增長10.32%;第二產業8.3億元,增長13.7%;第三產業12.6億元,增長20.03%。大口徑財政收入突破兩億元大關,達到2.0158億元,增長38.5%;完成財政支出12.39億元,增長36%。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6億元,增長53.5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0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92元,分別增長19.9%和24.76%。提前一年實現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
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全力推進農民增收“六大工程”,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大力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測土配方施肥等旱作農業技術,糧食生產取得較好收成,總產量達1.6億公斤。按照“建基地、興產業、育龍頭、樹品牌、促營銷”的思路,著力發展蔬菜、果椒、養殖三大支柱產業。新發展優質蔬菜1.3萬畝,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7.8萬畝,總產量達到47.2萬噸;新建優質果園5.5萬畝,改造老果園0.5萬畝,果品總產量8.7萬噸,我縣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命名為“中國花椒之鄉”;新建標準化養殖小區15個,養殖小區的規模和標準化程度位居全市前列,全縣畜禽飼養量達到290萬頭(只),支柱產業對農業農村經濟的主導作用不斷增強。中藥材、花卉等特色產業發展勢頭良好。無公害番茄、辣椒、韭菜獲國家農業部無公害蔬菜產品認證。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20個,為農業產業化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積極爭取,多方籌資,動員干部職工及社會各界捐款,開工建設了總投資近億元、惠及6鄉鎮15萬多人的西北部干旱山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高位水池、水源井、水廠和謝家灣至新興、謝家灣經貫寺至安遠兩個區域的供水主管網基本建成。維修改造了渭濟、新馬、通廣、南嶺等灌渠險段,新修優質梯田2.6萬畝,綜合治理小流域36平方公里。認真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荒山造林、德援項目等林業生態工程,完成各類造林2.9萬畝,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和生物質能源林建設穩步推進。推廣農機具2600多臺(套),農業機械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完成農村沼氣8661戶,建成一批村級服務網點,沼氣后續服務管理不斷完善,全市農村沼氣建設現場會在我縣召開。扎實推進整村扶貧開發,1.3萬貧困人口實現了穩定解決溫飽。全年輸轉城鄉剩余勞動力9.9萬人,創勞務收入6.6億元。縣財政投資230萬元,在市、縣幫建單位的幫扶下,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14個市級示范村和45個推進村在支柱產業培育、村容村貌整治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效。
項目和招商引資工作成效顯著。年內共實施各類項目315項,總投資18.2億元,項目建設的數量和投資規模都是前所未有的。其中:實施中央擴大內需項目四批次84項,總投資2.1億元。農村初中校舍改造、特殊教育學校、六峰鎮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鄉鎮獸醫站建設等38個項目全面竣工,旱作農業示范基地、廉租房等42個項目正在建設。實施災后重建項目8大類174項,總投資7.6億元。建設農村居民住房8390戶;啟動城鎮居民住房維修重建403戶;完成學校重建76所、鄉鎮衛生院重建15所、公路交通重建51條148.4公里,鄉鎮計生服務站重建5所;殘疾人綜合福利中心、土地開發整理等重建項目有序開展。實施縣列新建續建項目57個,總投資8.5億元。農業綜合開發、縣城供水管網擴建等24個項目全面竣工,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等26個項目完成年度建設任務,其余項目正在建設。另外,積極配合實施省列重點項目3個,總投資5.5億元。大唐甘谷發電廠續建工程全面完工,天定高速公路甘谷段控制性工程基本完工,750千伏超高壓變電站建設完成場地平整工作。全方位開展招商引資活動,推介洽談了一批招商引資項目,有13個項目成功簽約,實際引進資金5.3億元。
工業經濟提速發展。全縣實現工業增加值4.3億元,增長15.9%。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六峰工業園區建設的實施意見,成立了園區管委會,完善了園區一二期控制性規劃。縣財政投資2800多萬元,完成了園區一期土地征用、區內道路、供水管網等基礎設施。引進入園企業4戶,引進資金1.7億元。干酪素廠和水泥包裝袋廠基本建成,力源乳業和塑料制品廠建設進展良好。大唐甘谷發電廠生產經營總體平穩,甘谷祁連山水泥有限公司120萬噸水泥生產線已進入設備安裝階段,制鞋、化工顏料等企業克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出口創匯能力有所增強,機械制造、食品加工等傳統企業效益較好。環保工作不斷加強。
商貿旅游日趨活躍。堅持“商貿活縣”戰略,促進商貿流通,有效拉動消費需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5億元,增長30.2%。積極落實“家電下鄉”補貼政策,銷售各類產品8831臺(件),實現銷售額1241萬元。新建了磚頭屲木材市場和一批農村集貿市場。建成商品配送中心1處、農家店60個,新辦了一批連鎖經營店和超市。深入開展糧食清倉查庫工作,建成750萬公斤儲糧倉1座,新增縣級儲備糧200萬公斤、食用油20萬公斤,全縣糧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加強房地產市場管理,開發建設商品房11. 9萬平方米。重視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文物維修保護,節會文化豐富多彩,游客接待和旅游商品銷售大幅度增加,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1億元。
城鄉建設步伐加快。實施了一大批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城區供水、冀城廣場、垃圾處理廠等工程全面完工,南北濱河路和富強西路主體基本建成。磐安、安遠、西坪、金山、大莊、白家灣等鄉鎮小城鎮建設有了新進展。扎實開展農村公路建設質量年活動,總投資1.02億元(其中縣財政配套1900萬元),全面完成了金山至西坪、八里灣至大莊、六峰至古坡3條通鄉公路鋪油硬化,謝家灣至金川公路路基和橋涵工程全面完工(其中金川段已水泥硬化),建成通村水泥路54條137.4公里、通村砂礫路24條77.2公里。針對多年來城區交通秩序混亂和環境衛生臟亂差的突出問題,下大決心,花大氣力,扎實開展了以“爭做文明市民、爭創衛生城市”為主題的城區環境秩序集中整治和客運市場專項治理活動,縣財政投入500多萬元,完善了交通信號燈、標志牌、交通標線等配套設施,增設管理機構,增加管理人員,增添環衛設施,疏堵結合,集中攻堅、綜合治理,占路為市、倚門經商、噪音擾民、道路遺灑、非法營運等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治理,城區交通秩序、市場秩序和環境衛生明顯好轉。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實施省列科技項目3項、市列科技項目8項,引進新品種、新技術23項,推進了科技進步與創新。認真落實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素質教育不斷推進,“兩基”成果鞏固提高,職業教育規模不斷擴大,高中教育穩步發展,高考本科上線2337人,上線人數和上線率連續十年位居全市第一。實施了一批教育基礎設施項目,城鄉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縣醫院住院樓完成主體工程,中醫院住院樓開工建設,新建改建鄉鎮衛生院15所。認真實施降消、V11等項目,甲型H1N1流感得到有效防控,婦幼保健事業健康發展,計劃免疫和重大傳染病防治工作不斷加強。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組織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大型秦腔歷史劇《睢陽魂》在全省新創劇目調演中榮獲二等獎,縣圖書館大樓全面完工,建成5個鄉鎮文化站和100個農家書屋。深入開展“計劃生育主題月”活動,認真落實優先優惠政策,狠抓各項節育措施,全面完成了人口和計劃生育年度任務,實現了省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縣創建目標。順利通過國家三類城市語言文字工作評估驗收。建成規范化鄉鎮統計站15個,統計基層基礎工作得到加強。數字電視轉換有序推進。二輪縣志修編進展順利。氣象、地震等工作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各項社會事業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民生狀況不斷改善。認真落實低保政策,提高了低保和五保供養標準,累計發放城鄉低保補助金4712萬元、五保供養金373萬元。縣級中心敬老院和老年活動中心投入使用,建成農村五保家園52處。發放救災款552萬元、醫療救助金278萬元,困難群眾和殘疾人生活得到妥善安排。認真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按照“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錄用大專以上畢業生797人。采取有效措施,全方位開發公益性崗位,新增城鎮就業6485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430人。不斷加強社會保險工作,養老、醫療、失業、生育和工傷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參保人數4.3萬人,發放保險金4800萬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進一步完善,有52.1萬人參加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3%,給2.5萬人(次)報銷醫療費用4519萬元,緩解了農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認真落實“一冊明、一折統”管理辦法,發放各類惠農補貼資金1.3億元。落實生源地助學貸款1150萬元,發放貧困大學生救助資金17.6萬元,保障了貧困大學生順利入學。建成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5000平方米,發放廉租房補貼1958戶365萬元,完成農村危舊房改造4000戶,發放補助金2292萬元。
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一些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問題得到有效化解。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建立了城區視頻監控系統。認真開展嚴打整治和禁毒專項斗爭,共立各類刑事案件577起,破獲現案244起、積案18起,查處各類治安案件722起,偵破毒品案件15起,追捕抓獲上網逃犯83名,其中公安部A級通緝逃犯1名,打擊處理了一批違法犯罪分子,一些社會治安亂點得到有效整治。高度重視信訪工作,大多數信訪問題得到妥善處理。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扎實開展宣傳教育、行政執法和隱患治理,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民兵預備役工作不斷加強。民族宗教事業健康發展。
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自覺接受縣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69件人大代表意見建議和87件政協委員提案全部得到辦理或答復。廣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全民法制觀念普遍增強。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聘請了縣政府法律顧問,完善了政府工作制度,依法行政水平不斷提高。積極推進電子政務,開通了信息化密碼通信系統。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進展順利。全面推行政務公開,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度不斷提高。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入開展治理“三亂”、行風評議等糾風專項活動,促進了行風好轉。村(居)民自治有序推進,基層民主建設進一步加強。
縣政府向全縣人民承諾的12件實事落實較好。農村沼氣、通鄉通村公路、冀城廣場、垃圾處理廠、特殊教育學校、15所鄉鎮衛生院、縣圖書館大樓、5個鄉鎮文化站、100個農家書屋建設全面完成;西北部干旱山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渭河堤防、南北濱河路、富強西路、縣醫院住院大樓、廉租房及經濟適用房建設進展較好;城區污水處理、四中校園改擴建啟動實施;天定高速公路縣城出口輔道、沙溝大橋、富強路小學已列入省市2010年項目建設計劃。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和自然災害帶來的嚴重影響,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能夠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態勢。這是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縣委統攬全局、科學決策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社會各界及甘谷籍在外人士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縣人民團結一致、艱苦奮斗的結果,是駐縣單位、武警官兵積極參與、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和政府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一是農業基礎條件脆弱,特色產業規模不大,產業化程度不高,農民增收的難度較大。二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少,中小企業融資難,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較多。三是項目前期工作滯后,管理不夠規范,招商引資力度不大,民間資本利用率還不高。四是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任務繁重,小城鎮建設相對滯后,城鎮綜合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五是區位優勢、文化優勢、旅游資源優勢還沒有充分發揮,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不明顯。六是地方稅源不足,財政收入對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的依賴性較大,收支矛盾相當突出。七是全民創業的環境不夠寬松,就業和再就業壓力較大。八是影響社會穩定的諸多因素依然存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還需進一步加強。九是政府工作還有不少薄弱環節,政府職能轉變還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個別部門和少數工作人員還存在著責任心不強、工作落實不力、辦事效率不高等問題。對此,縣人民政府將高度重視,認真加以改進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