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協甘谷縣十一屆五次會議上的講話
溫利平
(2011年1月8日)

各位委員、同志們:
正值全縣上下認真總結“十一五”輝煌成就,科學謀劃“十二五”宏偉藍圖及新一年工作的關鍵時期,政協甘谷縣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隆重開幕了,這是全縣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社會各界人士共商發展大計的一次盛會。在此,我謹代表中共甘谷縣委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致力于甘谷發展的各位委員和應邀出席這次會議的同志們致以親切的問候!
“十一五”時期,是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速度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五年來,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抓住國家一系列重大機遇,緊緊圍繞既定的目標任務,艱苦奮斗,開拓創新,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的主要目標任務。2010年,預計全縣實現生產總值31.6億元,較“十五”末凈增15.91億元,年均增長15.03%;大口徑財政收入2.52億元,較“十五”末凈增1.98億元,年均增36.19%;五年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8億元,是“十五”期間的7.1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09億元,較“十五”末凈增3.42億元,年均增43.4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14億元,較“十五”末凈增10.8億元,年均增長28.39%;農民人均純收入2942元,較“十五”末凈增1410元,年均增長13.9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86元,較“十五”末凈增4466元,年均增長14.48%。主要成效是:農業農村經濟穩步發展,糧食生產穩中有增,蔬菜、果椒、養殖、勞務四大支柱產業不斷壯大,先后榮獲“全國蘋果之鄉”、“全國花椒之鄉”稱號。工業經濟不斷壯大,大唐甘谷發電廠、甘谷祁連山水泥有限公司等重點骨干企業相繼建成投產;“一區兩園”工業集群的發展格局初顯雛形;骨干企業對財政增收的貢獻率明顯提高。商貿旅游和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城鄉市場體系日趨完善,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日趨明顯。項目建設成效顯著,以基礎設施、工交能源、水利建設、社會事業和民生工程為主的一大批重大項目相繼實施并發揮效益,五年累計實施各類項目508項,完成投資37.62億元。城鄉一體化建設穩步推進,水、電、路、房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較大成就,縣城西區綜合開發建設進展良好,城市開發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小城鎮建設有了新的進展,全縣城鎮化率達到30.5%;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天定高速公路基本通車,所有鄉鎮和50%的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全縣公路通車里程1966公里,是“十五”末的6.8倍。教育、衛生、科技、文化、體育、廣播電視等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全縣高考本科上線人數和上線率連續十一年名列全市第一。改革開放不斷深入,企業改革成效明顯,政府機構改革全面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流轉、鄉鎮機構改革有序推進。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完善,西北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進展順利,看病、行路、就業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社會大局和諧穩定。黨的建設得到加強,執政能力進一步提升。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有了新的進步,全縣上下呈現出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
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歷屆縣委、縣政府班子的精誠團結和奠定的良好基礎,得益于全縣各級黨政組織和廣大群眾的共同努力,更得益于政協組織及各位委員的建言獻策和參政議政。縣委認為,縣政協認真履行職責,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各項工作都有了新的進展。一是圍繞中心,服務全縣發展大局,在政治協商上有了新作為。圍繞科學發展、加快發展、和諧發展這個主題,縣政協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人才雄厚、智力密集的優勢,切實調動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全體委員的積極性,在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中認真履行職能,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是突出重點,廣泛開展調查研究,在參政議政上做出了新貢獻。緊扣我縣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以及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廣泛組織視察,積極建言獻策,通過報告、提案、建議等形式,提出了具有建設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反映了大量社情民意,尤其在城西區開發建設、西北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實施、產業化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為縣委、縣政府提供了重要的決策參考依據。三是凝聚人心,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在民主監督上取得了新成績。縣政協不斷強化民主監督職能,督促有關部門辦理委員提案,認真開展督查視察活動,充分發揮委員的影響力和聯系面廣的優勢,在協助縣委、縣政府化解社會矛盾、理順群眾情緒、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和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別是通過組織政協委員評議行風、參加各類聽證會、受理來信來訪以及擔任特邀監督員等多種方式,履行監督職能,有效推進我縣民主政治建設進程。四是創新機制,推進科學管理,在政協自身建設上有了新進步。進一步健全完善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履行職責的載體,不斷提高政協委員了解民意、把握社情、分析形勢、參政議政的能力和水平,特別是縣政協組織的“三下鄉”活動,深受農村群眾的歡迎;通過聯誼活動舉辦的蘭州、西安等地同鄉會,既增進了友誼,又發揮了甘谷籍在外工作人員的橋梁紐帶作用,促進了我縣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使政協工作和委員活動逐步向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邁進。縣委對縣政協和各位委員的工作是滿意的,對縣政協和各位委員取得的成績是充分肯定的。在此,我代表縣委, 向縣政協各位主席、各位常委和全體委員,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今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科學發展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項工作,具有非常關鍵、非常重要的意義。前不久,縣委相繼召開了兩次全委擴大會議,在認真分析當前形勢的基礎上,提出了“十二五”的總體目標,部署了2011年的重點工作任務。“十二五”時期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省、市全委擴大會議精神,搶抓國家推進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建設“關中—天水經濟區”以及省市區域發展戰略等歷史機遇,以打造全國歷史文化名縣、全省特色農產品大縣、全市經濟強縣為目標,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繼續堅定不移地實施“強農、重工、活商、興教”戰略,圍繞建設“一城、三園、四基地”的總體布局,加快農業產業化、工業園區化、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科學發展,努力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甘谷。總體要求是:通過“十二五”期間的不懈努力,力爭經濟總量在全市保持較前位次,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綜合實力、基礎設施水平、可持續發展能力、人民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社會事業進一步加強,和諧社會建設進一步推進。具體講,就是國民經濟增長速度高于“十一五”期間平均增速和全市平均增速;財政收入實現翻番,在全市保持較前位次;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11年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縣生產總值增長12.5%,大口徑財政收入增長15.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0.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0.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5.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內。2011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任務,主要從加強農業農村工作,壯大工業經濟,發展商貿旅游業,強化項目建設,強力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統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強黨的建設等九個方面做了全面安排部署。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在“兩會”期間,還要進行討論審議,希望各位委員以高度負責的精神,認真開好這次會議,真正把發展的目標任務制訂好,把縣委的意圖體現在全縣人民共同努力奮斗的行動之中。
各位委員、同志們,加快發展是全縣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同樣對政協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政協組織和各位委員以甘谷的發展為己任,以飽滿的政治熱情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縣委的決策部署上來,充分發揮協調關系、凝聚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的重要作用,為建設甘谷、發展甘谷、服務甘谷做出新的更大貢獻。下面,我就進一步加強政協工作講四點意見:
一、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加快發展的大局上來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描繪了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為我們加快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諸多政策支持。省市委貫徹五中全會精神,相繼提出了跨越式科學發展的總目標。面對新形勢,把握新機遇,如何縮小我縣與周邊地區的差距,努力實現跨越式科學發展,是擺在全縣人民面前十分緊迫的任務,也是人民政協面對的一項政治任務。近年來,我縣經濟社會雖然持續較快發展,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均在兩位數以上,但與周邊地區特別是關中—天水經濟區競相發展的形勢相比,差距非常明顯,我們在發展基礎、發展環境等方面存在很多問題,主要是:農業農村基礎脆弱,產業化程度低,農民增收的步伐不快;工業主體地位不突出,工業園區在起步發展中還存在諸多“短腿”問題,入園企業規模小、實力弱、融資困難;第三產業發展緩慢,尤其是旅游拉動經濟快速發展的作用尚未充分顯現;城鄉一體化進程不快,輻射帶動力不強;城鄉規劃不完善、不到位,規劃及土地執法不嚴,搶修亂建和私自買賣土地的問題十分嚴重;城鄉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城區秩序混亂的問題時有反彈;社會事業欠賬較大,高中教育亟需加強,學前教育比較薄弱,特別是幼兒入園難的問題十分突出,城鄉教育均衡發展任重道遠;就業再就業壓力較大,影響社會穩定的不確定因素還較多,這些困難和問題,嚴重制約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與此同時,我們面臨著許多難得的歷史機遇和有利條件。國家深入推進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有利于我們改善基礎設施、壯大優勢產業、統籌城鄉發展。國務院《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有利于我們搶抓機遇、用好政策,爭取更多的項目和資金。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三個重點、三個確保”的投資導向,將加大以農田水利為主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有利于我們爭取更多的農業基礎項目。隨著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和省市區域發展戰略的深入推進,區域間的交流協作更加密切,有利于我們加強與周邊城市的互動合作,擴大招商引資,承接產業轉移,促進工業經濟和商貿旅游業快速發展。只要我們正確分析形勢,搶抓機遇,抓好機遇,盡力而為,奮力而行,就一定能夠開創甘谷加快發展的新局面。人民政協人才濟濟,是加快我縣發展的重要力量,希望政協組織和各位委員,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找準服務甘谷、發展甘谷的著力點和結合點,用科學發展觀武裝思想,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千方百計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發展上來,把工作措施體現到抓落實上來,把思想行動統一到縣委的決策部署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