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8日上午,政協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圓滿完成各項議程之后勝利閉幕。
閉幕大會在錦德瑞賓館七樓會議室舉行,會議應出席縣政協委員141人,實到112人,符合政協章程。

閉幕大會的執行主席關春生、張成林、馬中華、馬威、王存珠、馬百齡、秘書長馬殿邦在主席臺前排就座。縣政協副主席馬威主持會議。

應邀出席開幕大會的縣上領導有:縣委書記劉長江,縣人大主任李升平,縣委副書記、縣長馬中奇,原政協主席李棟一,縣委副書記李肖鋒,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牛永禎,縣委常委、組織部長何吉洲,縣委常委、統戰部長馬全榮,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陳鴻,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維岳,縣委常委、張家川鎮黨委書記何永東,縣人武部長司健吾,縣人大副主任毛巧蓮、海金武、王九仲、馬蘭生、馬毅鋒,副縣長趙川平、馬玉鳳、張海平、徐東明?h人武部副部長郭福生,縣人民法院院長馬志剛,縣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郭懷煒。

原縣政協主席李映吉,原縣政協副主席馬永昌、馬正杰、李俊杰、米振格、李鳳鳴、王耀清,離退休老干部代表李棲梧、馬明德、馬盡忠、蒲生珍、王永杰等應邀列席了本次會議。會議還邀請了縣委、縣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部分省市政協委員列席會議。

縣委副書記、縣長馬中奇出席會議

縣政協主席關春生在閉幕大會上做了講話。他指出,縣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在中共張家川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全體委員和與會同志的共同努力,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即將勝利閉幕。這次會議是在“十一五”規劃取得豐碩成果,“十二五”規劃開始付諸實施的新形勢下,動員力量、共謀發展的重要會議。會議期間,委員們聽取和審議了縣政協十一屆常委會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報告;列席了縣人大十四屆五次會議,聽取并協商討論了縣政府工作報告和其它報告;通過了縣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決議。委員們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緊緊圍繞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以及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坦誠建言,廣獻良策,通過提案、小組討論、大會發言等形式,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見和建議?h委、縣政府對這次會議高度重視。會議期間,縣四大組織領導看望委員、到會指導、直接聽取意見,共商發展大計。縣委書記劉長江同志在大會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縣政協一年來取得的成績,對政協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會議始終充滿著團結、民主、務實、和諧的氛圍,開出了新氣象,開出了新精神,開得富有成效,達到了預期目的。
關春生同時指出,縣九屆、十屆、十一屆政協在以李棟一同志為班長的常委會的領導下,組織廣大政協委員、工商聯、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緊緊圍繞縣委中心工作,服從和服務于經濟建設大局,切實履行政協職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我們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關春生強調,2011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繼續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在“十二五”規劃新的起點上推動科學發展上水平、跨越發展見成效的開局之年,也是政協工作服務發展、大有作為的重要一年。為更好地貫徹落實縣委十一屆八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縣人大政協“兩會”精神和縣委劉書記講話精神,抓好今年政協工作,他提出四點要求:
一要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0周年大會上所作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長期實踐中走出的一條符合我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能夠實現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能夠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社會和諧提供根本政治保證的政治發展道路。”人民政協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組織和民主形式,必須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這是人民政協存在和發展的首要政治前提。堅持中國共產黨對人民政協的領導,是堅持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事業領導核心地位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政協在實現黨和國家奮斗目標的宏偉事業中真正有所作為的根本保證。今后,我們要更加堅定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把思想理論建設擺在政協各項建設的首位,進一步夯實參加政協的各人民團體、各界人士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更加自覺地堅持中國共產黨對人民政協的領導,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重大決策和工作部署履行職能、開展工作,推動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和政策措施得到全面貫徹落實,把縣委的主張轉化為廣大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的自覺行動,凝聚成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合力。
二要始終堅持大團結大聯合,為把我縣建成全國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示范縣凝聚力量。人民政協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各界人士大團結大聯合的組織,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團結各界的重要橋梁和紐帶,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的重要實現形式。為了完成我們肩負的崇高使命,必須充分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到黨和國家事業中來?h委明確了“依托天水、聯接平涼、融入關中、特色領先、乘勢發展”的縣域經濟發展思路和“十二五”末全縣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于‘十一五’時期的增長幅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奮斗目標,提出了“經濟更快增長,發展更具活力,特色更加鮮明,生活更加殷實,社會更趨和諧”的具體要求和走好“五條路子”的工作重點。張家川發展的戰略定位,就是政協工作的服務方位。我們要自覺把政協工作放到推進我縣“兩個共同”創建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和謀劃,堅持把發揚民主、增進團結、協調關系、化解矛盾作為履行職能的重要著力點,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以團結凝聚一切積極力量,以民主廣納社會各界智慧,為又好又快推進張家川經濟社會發展匯聚強大力量。要進一步加強與參加政協的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的溝通交流,營造增進理解、和諧議政的合作氛圍;要認真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充分發揮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在政協中的作用,協助縣委和縣政府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促進民族團結、宗教和睦、社會穩定;要重視研究當前社會結構和統一戰線內部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加強同新的社會階層的聯系,擴大團結面,增強包容性;要進一步加強與上級政協、周邊兄弟縣區政協以及“四張”成員在內的有關政協組織的工作聯誼,擴大交流,在更高層次、更多領域、更大范圍營造有利于張家川發展的人氣環境。

三要始終堅持履職為民,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政協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高度關注民生,積極協助黨委和政府解決民生問題,是政協的優良傳統,也是政協的職責所在。民生問題,是人民群眾關心的最基本的問題。解決民生問題最根本的是要靠經濟發展,只有發展才能為改善民生提供堅實保障。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越是困難時刻,越要高度關注民生。我們要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上,始終把關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為政協履行職能的重要內容,重點圍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積極參政議政,促進我縣重大決策更符合群眾的根本利益,推動改善民生的各項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實處。要繼續堅持并不斷完善“三聯系三走訪”制度,加強縣政協常委會議成員與各界別委員的工作聯系和信息溝通。要繼續辦好〔社情民意專報〕,不斷改進方式方法,充分發揮好社情民意直通車的積極作用。廣大政協委員要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深入實際、走向基層、貼近群眾,及時了解、反映各個方面的真實情況和不同群體的利益訴求,使群眾關心的問題得到更好的解決。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履職為民,當好維護群眾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協助縣委、縣政府維護民眾的直接利益,順應民眾的現實要求,多提興利除弊的建議,多出實在可行的對策,多辦雪中送炭的實事。要充分運用民主監督這個維護群眾利益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方式,積極探索同法律監督、行政監督、輿論監督相結合的途徑和辦法,把監督與支持結合起來,做到在監督中體現支持,在支持中推進監督,切實增強民主監督的影響力和實效性。
四要始終堅持以改革創新的精神,不斷加強政協自身建設。加強自身建設是人民政協事業永葆生機與活力的源泉,是政協工作繼往開來、創新發展的重要保障。面對新的形勢、新的任務、新的要求,我們要努力以科學理論指導政協工作,以科學制度保障政協工作,以科學方法推進政協工作,不斷提高履行職能的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水平。要注重發揮人民政協界別優勢,切實發揮政協界別作為擴大社會各界有序政治參與的重要渠道作用,積極探索開展界別活動新方法新途徑,充分調動各界別參政議政積極性。要注重加強委員隊伍建設,切實發揮委員在本職工作中的帶頭作用、政協工作中的主體作用、界別群眾中的代表作用,自覺樹立和展示政協委員良好形象。要注重發揮好政協專門委員會作用,提高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政治和業務素質,積極探索專門委員會工作新思路新方式,切實增強工作活力和成效。要繼續推進“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和諧型”政協機關建設,著力強化全局觀念、服務意識,增強政務性服務能力和統籌協調能力,從而更好地為工作大局服務、為履行職能服務、為政協委員服務。要加強人民政協理論與基層工作實踐的研究,為政協工作的創新發展提供更加鮮活的思路和方法。要重視和加強人民政協的新聞宣傳工作,廣泛宣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宣傳人民政協性質、地位、作用以及人民政協履行職能情況,形成更加有利于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會議舉手表決通過了政協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十一屆委員會提案委員會關于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提案審查情況的報告;通過了政協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十一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