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書記訪談:
馬福勝:“四下功夫”添動力 “整鄉推進”求突破
謝家灣鄉位于甘谷縣西北部,這里山大溝深、十年九旱,自然條件比較艱苦。如何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有效增加農民收入?成為擺在全鄉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大難題。帶著這一問題,記者專訪了謝家灣鄉黨委書記馬福勝。

記者:謝家灣鄉是我縣西北部干旱山區,鄉上是如何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
馬福勝:近年來,鄉黨委、鄉政府從全鄉實際出發,依托整鄉推進和整村推進項目,下大力氣改善民生、服務于民,全鄉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喜人形勢。按照“川區抓蔬菜、淺山抓果品、全鄉種玉米、村村搞養殖、戶戶有勞務”的發展思路,全鄉種植雙壟溝播地膜玉米18800畝,地膜穴播小麥13450畝,發展以大道坡為主的果園建設11250畝,新建養殖小區3處,年輸轉勞動力 5825人,為群眾增產、增收、提質打下了堅實基礎,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

記者: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是農村發展的根本,鄉上是如何做的?
馬福勝:自2008年以來,鄉黨委、鄉政府以項目工作為龍頭,最大限度地把基礎做實,把產業做大,把環境做優。2010年、2011年在全鄉26個行政村中的24個山區村實施了西北人飲工程,使受益區內的所有群眾吃上了安全放心的自來水,徹底解決了山區群眾的吃水難問題。全鄉共實施水泥硬化道路14條26.43公里,砂化道路87公里,農路63公里,盤謝公路、謝家灣至溝灘村鋪油改造20.3公里,預計8月初姚楊公路謝家灣至姚莊段23公里可實現鋪油改造。近五年共興修梯田38454畝,加快了梯田化鄉鎮的建設步伐。通過這一系列項目的實施,徹底改變了困擾群眾多年的吃水難、行路難和耕地難問題。

記者:“雙聯”行動是全省的一件大事,鄉上是如何結合實際推動的?
馬福勝:我們緊緊圍繞縣委確定的八大工作任務,主動配合省市縣聯系我鄉的9個單位260名干部,對幫聯的25個行政村414戶貧困戶制定了貧困村發展規劃、特困戶致富計劃和干部職工幫扶打算。共幫助16個村實施片帶扶貧開發項目,開展政策宣講18場次,技術指導34次,提供致富信息127條、化解矛盾糾紛15起,真正使“雙聯”工作成為服務人民群眾、維護社會穩定、破解發展難題的德政民心工程。

記者:加強干部隊伍建設一直是推動工作發展的重要保障,鄉上對這方面有哪些做法?
馬福勝:我們按照“發展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思路,抓班子帶隊伍,抓管理靠責任,抓作風促落實,進一步健全完善了鄉村干部工作實績與過失登記制、包片干部聯系村戶責任制、村干部待遇激勵保障制、督查考核管理制等十多項制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轉變了干部作風、打造了廉潔、高效、團結、務實的政務新環境,為建設鄉風文明、生產寬裕、生活富裕、和諧美好的新謝家灣打下了堅實的發展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