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7日上午,清水縣人民政府縣長馬越垠主持召開十六屆縣政府第二十次常務會議。副縣長馬小龍、馬利民、蔡俊杰、何敬忠,縣政府辦公室主任趙貴平出席會議。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梁桂林、縣政協副主席曹鳳娥、縣監察局局長、縣公安局局長、縣政府辦公室各位副主任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列席會議。
會前學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會議聽取了縣人社局關于2012年民生實事和基層服務項目公開招聘普通高校畢業生工作安排意見、2012年軍轉干部、2009年選聘大學生村官服務期滿考核情況說明及工作安排意見的匯報,縣財政局關于落實村級殘協殘疾人專職委員務工補貼意見的匯報,縣規劃局、國土局關于房地產企業開發小區超容積率處理的意見的匯報,縣農業局關于2013年清水縣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和2013年清水縣西部5萬畝旱作農業示范區建設的匯報,縣林業局關于西部山區16萬畝優質核桃示范區創建方案的匯報,縣畜牧局關于市級現代農業畜牧特色優勢產業示范區建設方案的匯報,會議聽取審議了縣發改局關于清水縣循環經濟實施方案、協調推進工作規劃、考評辦法等事宜,縣民政局關于清水縣城區道路、橋梁、小區等地名命名意見的匯報,縣人社局關于落實公安等部門崗位性津補貼的匯報。

會議指出,落實村級殘協殘疾人專職委員務工補貼對于全面推進我縣基層殘疾人組織建設,規范殘疾人專職委員管理,提高專職委員工作效率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會議責成縣財政局撥付縣殘聯殘協專委務工補貼,縣殘聯具體負責補貼的發放,縣殘聯要建立和規范村殘協專委的實名制動態管理,做好數據統計、信息建檔等基礎工作。
會議議定,縣規劃局對已竣工且無法再調整容積率的,對超出審批建筑面積部分按照違法建筑工程按法定程序進行處罰,處罰金額全部上交縣財政,責成縣國土局對超容積率宗地向企業收取土地出讓金。各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對房地產開發建設的監管,規范房地產企業開發小區建設,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保障房地產企業開發建設有序進行。
會議指出,核桃是我縣的特色優勢產業,目前已成為全縣農村經濟發展的扎根性基礎產業,通過近年來的干鮮果基地建設,全縣已初建成了西靈山、鐵爐梁鄧溝流域、林溝流域等一批萬畝優質精品核桃示范基地,建設16萬畝優質核桃示范區有力地推動了我縣林果產業的快速發展。建設西部五萬畝旱作農業示范區,對于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積極培育農業先進典型,充分發揮典型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建設市級現代農業畜牧特色優勢產業示范區對于進一步加快我縣畜牧產業跨越式科學發展,打造肉牛產業大縣和土雞大縣具有重要的意義。責成縣林業局、畜牧局、農業局將方案進一步修改完善后上報實施。

會議指出,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擺在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位置,從企業、園區和社會三個層面上推進循環經濟體系建設,對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經濟快速增長和人口不斷增加,水、土地、能源、礦產等資源不足的矛盾會越來越突出,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形勢日益嚴峻。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編制循環經濟實施方案,制定循環經濟協調推進工作規劃、出臺循環經濟考評辦法對于更好地發展循環經濟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必將進一步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會議指出,近年來,我縣城市建設快速擴展,城區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地名設置明顯滯后。特別是東城區和西部工業新區的道路至今還是代號。開展城區道路、橋梁、小區等地名命名工作對于更好地服務城市建設和發展,完善地名公共服務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及文化含量,方便群眾生產生活;完善各類地名標志設置和各類地名命名、更名審批手續,實現地名管理標準化、程序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