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興旺發達,離不開民族凝聚力,離不開民族精神。在時代浪潮中涌現出的各類先進典型,就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他們身上體現的道德情操、優秀品質和使命擔當,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引領我們前行的不竭動力。
改革開放的新時代英模輩出,在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谷偉大實踐中,涌現出了一大批在平凡崗位做出不凡業績的先進人物。他們幾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層,默默堅守,為全縣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無私奉獻,付出了心血和汗水,貢獻了智慧和力量;他們有著堅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精神境界、樸實的為民情懷,不愧為時代的先鋒、道德的楷模、社會的脊梁。
為了傳承弘揚“崇文尚武、明禮重義、開放包容、敢為人先”甘谷精神,樹立可親、可感、可信、可學標桿,全面掀起“比、學、趕、幫、超”熱潮,特推出《身邊的感動》欄目,專題報道近年來全縣各行各業涌現出來的先進創業者的典型事跡,為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谷匯聚正能量、注入新動力。
情鑄天平的女法官
——記“全國法院辦案標兵”董雪莉

她沒有豪言壯語,一直默默無聞地用“耐心、公心、愛心”化解一個又一個矛盾糾紛,用辛勤的汗水播灑公平正義的種子。她說:“水平不高,辦不好案子,老百姓不會原諒;貪贓枉法,胡亂裁判,老百姓更不會原諒!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問心無愧!”。
董雪莉, 1997年7月任縣法院審判員,2003年8月任縣法院副科級審判員。現任甘谷縣人民法院六峰法庭庭長,審判委員會委員,正科級審判員。
作為一位基層女法官,她辦理的不是什么大案要案,只是一些家長里短的婚姻家庭以及債務糾紛。可是在19年的工作生涯中,她扎根基層,運用“三心五步八法”的調解模式,化解了一個個村里鄰間的矛盾糾紛,在法庭審判與庭外調解中讓僵持的雙方握手言和,真正做到了案結事了人和,妥善維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了基層司法矛盾的公平解決,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調解能手”。
幫菜農追回60萬元欠款
初見董雪莉,她個子不高,膚色黝黑,目光溫和,面帶微笑。
“審判一件案子不難,難的是如何做到勝敗皆服,要真正實現案結、事了、人和,做到這一點,還得靠調解。”提及庭外調解,董雪莉有著自己深刻的體會。
去年11月中旬,當地村民王永興等13位小菜販狀告蔬菜代辦商曲某等人拖欠菜款,當時數十名菜農來到法庭,情緒激動,現場混亂不堪。
為了能夠在短時間內調查事件真相,負責此案的董雪莉勸回村民,留下幾位代表了解事情經過。
原來,從2012年5月開始,代理商曲某雇用盧某、安某在甘谷縣六峰鎮中洲村、總門村、蒼耳王村、沙石坡村等地設立蔬菜收購點,給外地客商收購農民種植的大蒜等農產品。王永興等13名小菜販作為代理收購人,按照曲某的要求從種植的農戶處收購大蒜,等收購結束后由曲某一次性結算付款。后因曲某被外地公安機關拘捕羈押,存款被凍結,致使這些已收購的大蒜款無法支付,這些小菜販又無錢給百余戶農民付款,于是糾紛矛盾不斷。
“急當事人之所急,想當事人之所想。”董雪莉同上級有關領導協調溝通后,克服種種困難,不顧嚴寒,以最快的速度給羈押在看守所的兩名被告送達訴訟法律文書。
“送達法律文書的那天恰逢下大雪,看守所訊問室內沒有取暖設備,手都凍僵了,但我們幾個辦案人員仍然耐心細致地給被告講解相關法律,消除了被告的顧慮,取得被告的信任,核對了原告起訴的賬目。”董雪莉欣喜地說。那段時間,她帶領全庭同志,上蘭州、下天水,查封、扣押、凍結被告資產,將菜販拖欠菜農的60余萬元菜款全部追回。
2012年12月13日,六峰法庭院內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一片熱鬧景象。原告王永興等13人敲鑼打鼓地給法庭送來了“人民好法官為民辦實事”和“辦案速快效益高,經濟回眾百姓樂”兩面錦旗。
帶著家人的感情化解婚姻糾紛
近年來,農村婚約財產糾紛案件數量逐年上升,而且調解難度不斷加大。
婚約是民間約定俗成的一種結婚契約,婚姻法對這種契約實際不予保護,法律規定彩禮應當如數返還。但按當地習俗,男方退婚分文不退,女方退婚則全退。這也是當前基層法庭審理中矛盾比較集中的、最需要調解才能達到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相統一的案件。
鄰村大勇(化名)與梅花(化名)經人介紹后,大勇家付給女方彩禮48000元訂婚,同時付給女方見面禮、磕頭錢6000元。訂婚后,兩位年輕人同時外出打工,半年后回家。后來,大勇的父親以女方故意刁難不結婚為由訴訟到法庭,請求解除婚約,要求女方返還彩禮54000元。
董雪莉說:“受理這個案子時,我向男方父親詢問還有沒有其他訴狀上未涉及的原因,男方父親均予以否認,我又問他認為自己一方有無過錯,他說自己認為沒有,結不了婚的原因全在女方。然后我向他詢問是否了解男方退婚女方不退彩禮的習俗,他說是女方不提退婚也不結婚逼他們起訴的,不屬于男方退婚。”
要改變農村群眾牢固的舊觀念、舊思想,比如說要讓老百姓理解最簡單的“男女平等”四個字的法律含義,在婚約財產糾紛和同居關系糾紛案件中返還彩禮,真是最難調解的一件事。
了解完情況后,董雪莉給大勇一家人解釋了相關法律條款,表示待查明事實后還得結合風俗習慣,否則會“案結事不了”。
案件受理后,法庭電話傳喚,女方家人拒絕到庭。當董雪莉親自上門送達法律文書時,梅花一家人情緒非常激動,在交心般的談話后才知道大勇和梅花已經發生性關系且梅花為此做過人流,梅花還兩次自殺未遂。女方別說退彩禮,還要男方賠償經濟損失和精神損失費。
法庭與大勇一家人核實了這些情況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他們換位思考女方家長和孩子的感受,這樣男方在數額上作了讓步,但表示彩禮必須要退。反過來董雪莉又給梅花一家人做工作,讓父母想想女兒的未來,如果這件事不靠父母解決,對女兒本已脆弱的心靈更是一次重擊。最終董雪莉實心實意為雙方著想的態度終于使兩家接受了調解,最后,女方家長自愿返還了彩禮28000元。
憑著對法律事業的孜孜追求,憑著對人民群眾真摯而樸實的情感,董雪莉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辦案標兵”的精神內涵,用女性特有的柔情為老百姓撐起一片藍天。
群眾工作從“心”開始
“別急,別急,慢慢說”,這是董雪莉面對來訪群眾,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農村出身的她深知農民的疾苦,對他們總是能給予極大的耐心關懷。
在她看來,庭外調解工作是一門特殊的學問,不僅是一種法律技巧,更是一種情感藝術,是能夠有效地實現農村基層當事人合法權益的最佳途徑。
“農村的人口流動緩慢,鄉里鄉親的,有些案子即便法院簡單判決,但是如果雙方心里的疙瘩沒有解開,容易造成‘一件官司十年仇’的現象,甚至會引發家族之間的矛盾,達到難以案結事了的效果。”董雪莉強調。
她深切地體會到,民事案件調處解決,能達到最佳的訴訟效果和最好的社會效果。她將多年的基層法庭工作經驗和方法,總結成了“三心五步八法”的調解模式。
“三心”即接待當事人要熱心,傾聽案情要耐心,與當事人交流要真心。民商事案件的八種調解方法:一是分清責任的過錯調解法;二是計算成本的經濟調解法;三是利用保全的雙重調解法;四是放棄眼前、分析后勁的調解法;五是分析判調的優勢調解法;六是調動知心親友的借力調解法;七是準確把握時機的能動調解法;八是啟動親和力的情感調解法。
五步調解法”即:第一步,立案時試探性調解。立案后征求雙方當事人的調解意見,進行初步調解。第二步,答辯時釋明性調解。根據被告的答辯意見,找出雙方當事人的分歧,并就有關法律問題作適當釋疑,進行調解。第三步,庭前準備時析理性調解。通過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證據交換,讓當事人各自衡估訴訟請求得到法院支持的可能性。建議并組織當事人進行調解。第四步,庭審時嚴肅性調解。通過庭審后,雙方當事人對案件事實已有了全面認識,依法、嚴肅、有針對性地開展調解,使當事人既感受到法律的威嚴,又感受到積極調解的實惠。第五步,宣判時適度性調解。在判決書送達前再次給雙方當事人講明道理,釋明法律,闡明利弊得失,進一步促使雙方當事人和解。
有一個喪偶的兒媳,因為再婚,被去世丈夫的弟弟掃地出門、收回房院,打的不可開交。鬧到了法庭,村委會主任也跟著到了法庭,要讓法庭評評理。
董雪莉說:“既然你們到法庭,是不是信任我們啊?如果不信任,我說閑話也沒意義。他們說,當然信任我了,只要有道理,他們肯定聽。我就跟他們說,你們將心比心,自己的老婆被人欺負你們心里會怎么想,這個人是你們的嫂子,還有你們的侄兒,你們真能做出讓他們母子去流落街頭的事嗎?然后給他們看了繼承法和農村土地承包法,反過來又給兒媳婦做工作,說他弟弟們是不希望本家的財產旁落,如果你現在的丈夫是看上了你的財產,終歸是要變心的,不妨你將房院直接寫在孩子的名下,看他是不是真的愛你。雙方都接受了我的建議,一場風波就此平息。”
其實,有時候辦案靠的就是一份將心比心的坦然。
前年冬天,有一個年過70的老人到法庭訴大兒子搶占二兒子的耕地修房,要求返還耕地。
老人告自己的兒子,這事在鄉下還是不多見的。為了了解情況,董雪莉三上村委,四訪左鄰右舍,聽眾人言,終于弄清楚了事情原委。原來老人中年喪夫,含辛茹苦守寡拉扯大了三個兒子,二兒子不爭氣,賭博輸爛了出走他鄉,留下孤苦伶仃的老人,守著二兒子的田地艱難度日。
大兒子生活比較困難,又有兩個兒子,他趁母親外出打工之際,在二兄弟的地上擅自做主修了兩間房。村委為此多次進行調解,大兒媳對母親曾出言不遜,大兒子總是證證有詞,說他以后還要為母親養老送終,房子絕對不拆。面對大兒子的強詞奪理,母親心里很難過。其實,不管有幾個孩子,在母親的心中還不都是身上掉下來的肉。
將心比心,舍身處地地為雙方當事人著想之后,董雪莉冒著大雪,來到村委會。圍著火爐,她用母子情、兄弟情和雙方坦誠交流,爐中的熱火讓大家的心里逐漸亮堂起來。
晚上7點多,母子兩人終于前嫌盡釋,抱頭痛哭,兒子同意繼續由母親給弟弟守著這塊地,自己再也不惹母親傷心了。當時再場的人無不唏噓落淚。
案子辦完了,董雪莉卻睡倒在了病床上。一件案子,是一次身體的長途跋涉。
有一部很火的電視劇名叫《心術》,董雪莉經常說,她感覺自己和治病救人的醫生一樣,當事人就是她的患者,醫生醫治病人的身體,她醫治人的心靈。
也許,這就是法官的人格魅力。
法官是公平正義的化身
法院是社會正義的最后一道屏障,法官則是社會正義的具體化身。
自從當了法官的那一天起,董雪莉深知肩上天平的重量和法官的責任。
2008年5月,在辦理一起勞動合同糾紛案時,被告是一名建筑承包商,為了能少賠些錢,建筑商找董雪莉的好朋友說情。董雪莉對朋友解釋說:“咱們多年的朋友了,你找我一次不容易,可是這起案件如果做不到公正審判,會牽扯到法律公平等一系列問題。案件雖由我主審,但我沒有任何權力不按法律規定辦事。”朋友聽后很不高興,扭頭甩門憤怒而去。
望著朋友遠去的背影,看著手中的案卷,董雪莉把親情、友情深深埋在心底,依法審理了此案,保護了原告的合法權益。
董雪莉說:“要想做對得起人民、對得起黨的好法官,就時刻不能放松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就應該干一行愛一行,干一行鉆一行,努力爭當行家里手和業務內行”。一個案件,在法官眼里,可能是些雞毛蒜皮的瑣事,是家長里短式的糾紛,但對當事人來說,就是關系切身利益的大事,是影響群眾關系的“攔路虎”。
在群眾眼里,法官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守護者”。法官只有心里裝著老百姓,才能把老百姓的事當作大事,在處理案件的時候才會盡職盡責,不敢有絲毫懈怠,自覺細心地對待每一起案件,讓當事人從自己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法律的公正,從而勝敗皆服。
2013年,有一個媳婦(化名娟子)因為死亡賠償金的問題將公婆叔伯一紙訴上了法庭。娟子丈夫在磚瓦廠打工時不慎跌落磚窯死亡,她本人又患有嚴重的風濕病,兩個孩子一直由公婆撫養。在公公幾個親房弟兄的幫助下,廠方賠償了31萬元。喪事辦完后公公為了把兒子用命換來的錢給孫子留著,就委托幾個親房弟兄把錢存了起來,密碼和存折、賬目分別由三個人保管,自己舍不得花,只允許媳婦按月領取生活費。
后來,媳婦要求分割自己和孩子3個人的賠償款。案件送達后,五個老人一起來到法庭,都說自己干了好事,現在還攤上官司了,公公說孫子是自己的命根,媳婦連自己都照顧不了,更別說孩子了,所以堅決不給。
聽完老人的訴苦,董雪莉耐心的跟老人們拉家常,肯定親戚出面幫娟子家的好事,然后又動情地講了娟子的處境。中午,她給大家買了飯,又接著做娟子家人的工作。一天下來,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孩子由老人撫養,親戚們代管的存折由公婆保管。
董雪莉說:“下午,我就派法院的車將老人們送到了家里,大家都很高興。法官只要把心放公正,老百姓肯定會理解。”
“法者,天下之程式,萬事之儀表。”自從當上法官的那一天起,董雪莉就肩挑天平的重量,在維護司法公平正義的道路上來回奔波,不知疲倦。
同事眼中的好大姐
六峰鎮外出務工人員多,群眾法治意識較為淡薄,一直是甘谷所轄鄉鎮中刑事發案率高、涉法涉訴上訪率高的鄉鎮之一,是甘谷社會穩定及和諧發展的晴雨表。六峰法庭只有3名法官,每名法官每年要辦理100余件案子,人手少,案子多,工作量十分繁重。
有一個喪偶的兒媳,因為再婚,被去世丈夫的弟弟掃地出門、收回房院,打的不可開交。鬧到了法庭,村委主任也跟到了法庭,要讓法庭評評理。
董雪莉說:“既然你們到法庭,是不是信任我們啊?如果不信任,我說啥話也沒意義。他們說,當然信任了,只要有道理,他們肯定聽。我就跟他們說,你們將心比心,自己的老婆被人欺負你們心里會怎么想,這個人是你們的嫂子,還有你們的侄兒,你們真能做出讓他們母子去流落街頭的事嗎?然后我給他們看了繼承法和農村土地承包法,反過來又給兒媳婦做工作,說他弟弟們是不希望本家的財產旁落,如果你現在的丈夫是看上了你的財產,終歸是要變心的,不妨你將房院直接寫在孩子的名下,看他是不是真的愛你。雙方都接受了我的建議,一場風波就此平息。”
其實,有時候辦案靠的就是一顆將心比心的坦然。
為掌握民事審判工作的最新動態,董雪莉經常帶頭上網查閱高院最新公布的各類案例和相關法律法規解釋,在民事審判中活學活用。
面對新類型案件、新的法律法規增多的現狀,她和同事們“約法三章”:誰了解到了一個新案例和新的司法解釋,誰就及時通報一聲。一言既出,同事們紛紛響應,在全庭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法庭工作必須擰成一股繩,才能增強工作效率。作為一名女同志,她關心同事生活,幫助年輕同志成長,擔任庭長5年來,庭內先后有3名年輕同志通過了司法考試被任命為助理審判員,其中1名同志考錄秦安法院現已擔任法庭庭長職務。
“軍馬未動,糧草先行”,法庭處于農村,百姓打官司沒有上下班時間的概念,中午休息在法庭基本上就是奢望。為了搞好同志們的生活,她積極向縣法院申請財力支持,辦起大灶,解決同志們的吃飯問題。
為了緩解工作壓力,豐富業余生活,她帶頭在院內種上辣椒、茄子、西紅柿等蔬菜,不辦案的時候和大家一起干活,看著那茁壯成長的向日葵,大家的心情像陽光般燦爛。
三年來,法庭年平均結案366件,每年結案率都達到100%,其中以調解、撤訴方式結案的達到90%以上,調撤率一直位居全院前茅,連續三年被縣法院評為先進集體,為轄區法治發展、人文和諧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受到轄區當地黨委、政府多次表彰。
“眾人同心,其利斷金”,在同事們眼中,工作時,他們的庭長總是拼在最前頭,最復雜的大案要案她主動承擔;生活上,她又是一個好“大姐”,對每個同志,噓寒問暖,讓同志們的心中永遠如細雨滋潤。
.jpg)
欠家里人的太多
她,若融入茫茫人海,也許會普通得讓人認不出來。可是每一個接觸過她的當事人,都會覺得她像一團火,將自己燃燒的光和熱無私地奉獻給每一位當事人。
然而對自己家里人,作為妻子、母親、女兒,她欠下太多的情。作為業務骨干,她舍小家顧大家,每天早出晚歸,天不亮就起床給孩子做好中午飯,記不清一年有多少個節假日,只知道一年在家里待的時間是屈指可數。
由于工作忙,孩子需要時,她常常不在身邊,有多少次,回到家看著孩子熟睡的樣子,她感到欠孩子太多了。但她始終堅信,審判工作事關社會的和諧穩定,案子再小也是大事。
沒有時間相夫教子、沒有時間偕老帶少,沒有時間替父母洗碗捶背。她對事業的愛、對國家的愛、對人民的愛,捧出了執法為民的春華秋實。
20年來,她用真誠之心化民怨、解糾紛,用公正司法向人們傳遞著法律的尊嚴與溫暖,用拳拳之心深愛著生她養她的這片熱土。
20年來,她淡薄名利,廉潔奉公,把一個女人全部的情感傾注到執法為民的公正天平上……
20年來,董雪莉審結各類民事案件2000余件,無一錯案和超審限案件,并先后被評為全縣政法系統先進干警、縣法院系統辦案標兵、優秀公務員、先進工作者、全市法院調解能手、“全省優秀法官”、“全國法院辦案標兵”。
20年的執法生涯就這樣不知不覺地過去了。看到曾經的對立方已經握手言和,看到昔日飽受不幸婚姻折磨的當事人過上美好生活,看到當年反目的鄰里如今親如一家,她幸福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