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11日電(記者許曉青 白旭 桂濤)易鳳嬌不化妝,頭發梳得整整齊齊,戴一個塑料發卡,走在人民大會堂的臺階上,她仿佛還是一個“新人”。
易鳳嬌和其他一些農民工代表在2900多名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仍屬于“小眾”。她說:“我心里明白,我代表的是來自基層的聲音”。她自己的書面建議上寫著:中國的農民工群體總量已超過2.7億人,而且人數還在增加。
小組審議時,易鳳嬌的表情很嚴肅,她與廣東省省長、深圳市市長還有騰訊董事長馬化騰分在一組。想發言時,她會舉手搶話筒。
她說:“我們這些‘農民工第一代’已經老了!再過幾年中國就會面臨‘第一代農民工的老齡化’。我們也需要公平的養老系統來照顧,我去年開始就呼吁政府部門重視這個情況,今年繼續提更詳細的建議。”
“舉個例子,我的一個親戚,以前一直在武漢打工,今年想遷到深圳來打工,但辦社保時遇到了困難,以前在武漢繳納的社保要停下來,到了深圳又要從頭來過。每個省、每個城市的社保規則都不太一樣,還會遇到社保被企業少繳、漏繳、補繳缺口的情況,寫建議就是為了解決問題。”她說。
易鳳嬌告訴記者,今年是她當全國人大代表的第三年,當初還會猶豫提一些什么建議才好,但現在覺得基層的聲音很多,需要自己這樣的人來收集民意,再把聲音帶到會上。“不少農民工找到我,還在我開的微信公眾號上直接反映困惑和問題,我都把它們集中起來,從去年到今年,先把社保問題說說透”。
正在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沒有讓易鳳嬌失望。一方面,她把建議提交上去;另一方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副部長胡曉義在日前的記者會上專門解答了廣受關注的社保、醫保等如何逐步實現城鄉統籌的難點問題。
“去年,我第一次提出社保問題時,人社部的一位副部長還與我們幾位代表進行了座談。盡管一些問題非常難解決,但大家面對面,坐下來談,就是一個好的開始。”易鳳嬌說。
易鳳嬌不是一個人在履職。兩會期間,她聽說,不止一位基層代表就城鄉社保均衡化提出建議,也有多位專家在政協提交盡快啟動農村社保需求調查等建議。“看來大家都想到一起去了。”
近年來,全國人大代表中的“易鳳嬌們”的發聲機會變得更多。
“我從小就覺得‘民告官’是很難的事,但沒想到,自己當上人大代表后可以直接代表‘草根’參加行政訴訟法修訂的調研和座談。”有“大聲哥”之稱的農民工人大代表周振波,用他慣常的大嗓門在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時激情發言。
周振波說,“‘民告官’的程序如何定,也要聽聽我們老百姓自己的意見,也要接受‘草根’代表的監督”,他覺得“這就是中國人自己的立法民主”。
他還說,盡管自己只有初中學歷,但卻能了解農民工的心理。“作為人大代表,我自己帶頭學法、守法、普法,通過自己的經歷,還可以讓更多的兄弟姐妹明白依法治國的道理。”
比周振波學歷更低一些的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葉枝鎮同樂村村民余秀芝說:“人大代表就是要替困難的少數民族、困難的農民發言。”
幾年來,余秀芝帶到會上的書面建議一直聚焦少數民族扶貧,從修路到村里安裝太陽能設備,再到山地遷移居民的困難保障等,她羅列了老鄉們希望她在人代會上表達的想法和心愿。
“路已經慢慢修起來,但扶貧不是一下子就能解決所有的事,我想代表不僅要提建議,還要想辦法,從會上報告和立法當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她說。
余秀芝、周振波、易鳳嬌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經歷并非只在每年3月的兩會會期里。“在平常日子里,在網上,或者在手機的微信公眾號里,都可以履職。”易鳳嬌說。(參與采寫記者:王研、仇逸)